送陈六一广文赍志入都
一身万里系遗编,直北千峰驿路悬。薄海春秋从此日,微词褒贬属何年。阙文尚喜吾犹及,言礼无征古已然。莫怪史臣慎笔墨,忠魂偏起后人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篇古文翻译为现代白话文为:将万千思绪寄托在一本书上,穿越千山万水传递到北方的驿站。四海之内的历史兴衰就在此刻,那些微言大义的评价还需要等到何时?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还有时间填补缺失的文字,对于礼仪的探讨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不要责怪史官们下笔谨慎,他们的忠魂让后世之人更加敬佩和同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陈六一广文赍志入都:诗题。陈六一,指唐朝文人陈鸿,官至国子监祭酒,生平事迹不详。广文,古代对学官的敬称,这里指陈鸿。赍,携带;志,志愿。入都,进京。
2. 系遗编:整理旧作。遗编,前人留下的著作。
3. 直北:北方。
4. 千峰:形容山多。
5. 驿路悬:路途遥远。
6. 薄海春秋:指陈鸿的旧作。薄海,四海,全天下。春秋,泛指书籍。
7. 微词褒贬:含蓄地评价人物。微词,隐晦的话语。褒,赞美;贬,批评。
8. 属何年:还要等到哪一年。属,将要。
9. 阙文尚喜吾犹及:还能够欣赏到文章的缺失之处。阙文,遗漏的文字。尚喜,尚且高兴。吾犹及,我还能够。
10. 言礼无征古已然:自古以来,言辞缺乏实证的现象一直存在。言礼无征,形容言辞难以求证。然,这样。
11. 莫怪史臣慎笔墨:不要责怪撰写历史的人谨慎用词。史臣,负责撰写历史的官员。慎笔墨,谨慎用词。
12. 忠魂偏起后人怜:忠诚的灵魂总能让后人产生同情。偏,偏偏;起,引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陈六一的文人朋友,题目中的"广文"是他的职业,"赍志入都"表示他带着自己的志愿和理想去京城谋求发展。从诗的内容看,诗人何绛勉励陈六一要勇往直前,要有担当精神,相信他会取得不俗的成就。同时,也提醒他要谨慎行事,以免留下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用词精炼,充分展示了何绛作为语文老师的深厚功底和对古诗词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陈六一广文赍志入都》是清代诗人何绛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初期,正值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当时科举制度已经恢复,文人墨客纷纷追求功名,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一官半职。
在创作这首古诗的时候,何绛本人正处在人生的转折阶段。他原本是明朝遗民,经历了明末清初的战乱和动荡,对国家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清朝建立后,何绛虽然对前朝怀有眷恋之情,但仍然接受了现实,并试图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寻求发展。
同时间段内,清朝政权逐渐稳固,经济逐步恢复,文化事业也有所发展。然而,清朝初期仍存在一定的民族矛盾和社会问题,如剃发易服、圈地投充等,这些都对文人墨客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影响。因此,何绛在送别陈六一广文时,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鼓励,又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前途的迷茫。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