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路感怀
蜀山苍翠陇云愁,銮驾西巡陷几州。
唯有萦回深涧水,潺湲不改旧时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巴山翠绿江河萦绕,皇室出行曾失几城。
只有那幽深的流水,依然缓缓流淌如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蜀山:指四川地区的山脉,这里代指蜀地。
2. 苍翠:青绿色,这里形容山色。
3. 陇云:指陕西省一带的云气。这里与蜀山相对,借指战乱波及的地区。
4. 銮驾:皇帝的仪仗车驾。这里指唐僖宗的车驾。
5. 西巡:皇帝或诸侯离开京城到西部巡视。这里指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逃往四川。
6. 陷:攻占,这里指黄巢起义军攻占了几个州郡。
7. 几州:指唐时山西、陕西等地的一些州郡。
8. 唯有:只有。
9. 萦回:盘旋环绕。
10. 深涧水:山谷中的水流。
11. 潺湲:形容溪水缓缓流淌的声音。
12. 旧时流:过去的水流。
去完善
赏析
《蜀路感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巡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社会现实。首句“蜀山苍翠陇云愁”以蜀山之翠绿和岭上之云愁,展现出一种浓烈的忧郁气氛。次句“銮驾西巡陷几州”则将视线转向社会现实,揭示出战争带来的苦难。后两句“唯有萦回深涧水,潺湲不改旧时流”则以萦绕回旋的深涧水和潺潺流淌的河水不变作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江山依旧的感慨。全诗寓意深刻,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心灵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蜀路感怀》是高骈于晚唐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时唐朝已经步入衰落阶段,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蜀地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高骈作为唐朝末年的一位将领,曾先后担任藩镇节度使,负责镇压黄巢起义。然而他在政治斗争中失势,被贬谪至蜀地。在流放期间,高骈目睹了蜀地的险峻地势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心中涌起了强烈的报国之志。然而现实却是他无法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因而发出了“剑门千仞起风云”的感叹。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高骈作为一位有抱负的将领,本应为国家效力,却因种种原因被排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的忠诚。这首《蜀路感怀》既展现了高骈个人的人生际遇,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