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尉林昭远挽词
一宦辞南海,萧然百念枯。
里闾称长者,门巷似穷儒。
死日分明去,生年尔汝无。
伤心哀鼓动,寒月野园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名官员辞去了南海之职,心境变得疏离而寂寥。他在邻里间受人尊敬,但他的家门和巷子显得有些破败。他的死期已经明确,但生活中却没有了任何亲密的交往。在悲伤的哀乐中,他孤独地在寒冷的月光下离开了这个世界。
去完善
释义
《清远尉林昭远挽词》是宋代诗人林亦之悼念友人林昭远的诗作。以下为该诗的词句注释:
1. 宦:做官。
2. 南海:广东广州。这里指林昭远在南海地区的任职经历。
3. 萧然:寂寞的样子。
4. 里闾:乡村。
5. 长者:指德高望重的人。
6. 门巷:住宅区。
7. 穷儒:贫穷的书生。这里形容林昭远的居住环境简朴。
8. 分明去:清楚地离开人世。
9. 生年:在世时。
10. 尔汝无:关系亲密无间。尔汝,表示亲近的称呼。
11. 哀鼓动:丧鼓敲响。哀鼓,丧事中的鼓声。
12. 寒月野园孤:寒冷的月光下,墓园显得孤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言诗主要表达了对逝者林昭远的悼念之情。首句描述了林昭远辞官后的孤独与淡泊。次句中的“百念枯”意味着他的思绪平静如水。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他在乡邻之间的声望,以及他简陋的居住环境,彰显了他的清廉品质。第五句暗示了他的离世,最后一句则通过描绘寒冷月色下的荒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整首诗通过简练的笔墨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林昭远的一生,以及诗人的哀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远尉林昭远挽词》是南宋诗人林亦之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大约在公元12世纪左右。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初立的历史阶段,战乱频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这段时间里,林亦之的人生经历也相当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时,他也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共同探讨诗歌艺术。然而,由于时局的动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遭到贬谪。这些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也使他的作品具有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民族危亡的忧虑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这种背景下,林亦之创作了这首悼念友人的挽词,表达了对逝去者的哀思,同时也折射出他对时代命运的关切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