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山水吟

标题包含
和山水吟
七闽佳山水,秀气鬰苍苍。 钟而为人物,事业亦叵量。 我生古瀛州,地匪中州丑。 虽然得文公,木舌而金口。 自惟禀受不坚申,安得玉骨秋水神。 几番分欲躬樵苏,手足况有禹偏枯。 禹犹尽力导河洛,功业何啻等山岳。 予惟食粟类曹交,所至于人成落落。 勿谓广之东,安得万人雄。 地本不爱宝,赋予由来公。 闽广虽异地,人物差可拟。 尔来擢伦魁,亦复有人耳。 声价压天下,争覩如星凰。 泰山一毫芒,更有万丈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希逢,字可久,号西麓,南宋文人。他生于宋孝宗时期,卒于宋理宗时期,具体生卒年不详。 赵希逢出身世家,他的父亲赵不尤是南宋名臣,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赵希逢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博学多才,擅长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福建风景秀美,天地间充满灵气。 此地的杰出人才,成就无法估量。 我出生在古代瀛洲,并非中原地区。 幸运的是,我遇见了文公这样的良师益友。 然而我天资不足,难以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物。 我曾数次想要亲力亲为,但身体却力不从心。 大禹尚且竭尽全力治理水患,他的功绩可比山高。 我只是个普通人,能做的事实在有限。 不要说广东东部,怎么可能出得了万人英雄。 土地本来就不会偏爱某个地方,人的天赋和能力都是公平的。 福建和广东虽然相隔遥远,但人物却各有千秋。 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人才,同样令人敬佩。 他们的名声传遍天下,就像星星一样耀眼。 相比起来,我不过是泰山的一根毫毛,微不足道。
去完善
释义
七闽:指福建地区。 欝苍苍: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钟:汇聚。 叵量:不可估量。 古瀛州:古代对渤海沿岸地区的称谓,此处赵希逢自指自己所在的河北、山东一带地区。 丑:地理上的九州之一,包括今湖南、江西部分地区。 文公:指韩愈,唐代文学家,提倡古文运动。 木舌而金口:比喻口舌笨拙、说话无力的状态。 禀受:指天地间阴阳二气的接納与修养。 申:通“伸”,伸展。 秋水神:代指才学出众的人。 躬樵苏:亲自参与砍柴烧火一类的生活劳动。 手足禹偏枯:借用夏禹治水的故事,表达个人因肢体不便而不能像禹那样做出大事业的遗憾。 洛:黄河的重要支流洛水。 等山岳:意指与山岳同等的功业。 粟类曹交:借指寻常百姓。 曹交:战国时期卫国人,以善歌著称。 广之东:指福建沿海地区。 万人雄:指在万人之中的杰出人才。 不爱宝:指天地赐予人才如同给予珍宝一样无私。 赋予:指天地间阴阳二气的赋予。 公:公正无私的意思。 差可拟:勉强可以相比。 尔来:从那时以来。 擢伦魁:选拔优秀人才。 复有人耳:意思是又有别的人才出现。 声价压天下:名声显赫,影响深远。 争覩如星凰:争相一睹其风采,如同凤凰翱翔于天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赵希逢对自己出生地的赞美以及对才能的期许。诗人以福建(七闽)地区壮丽的山水为背景,强调了其地理环境孕育出的人才及其伟大的事业。然后通过对比自己出生于边远地区的事实与所受教育程度的矛盾,展现出个人资质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诗人渴望在德行与才智上能够赶超前辈贤者,但现实却是障碍重重,如同大禹治水,即使艰难也要付出努力。接着诗人又以洛河的传说为喻,暗示即使是成就显著的人物,也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认可。最后诗人希望,尽管出生地偏远,但依然能有杰出的人才出现,如此诗人才能感到欣慰。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地域文化的热爱和对人才的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山水吟》是南宋诗人赵希逢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在北方仍然受到金朝的压迫。 赵希逢生活在南宋中期,他的一生经历了不少波折。年轻时曾出仕为官,后因战乱被迫回乡。在动荡的岁月里,他选择以山水为友,寄情于自然。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和山水吟》这首诗中,赵希逢通过对山水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人文化的重视,以及诗人在乱世中对精神寄托的需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