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满公所作月林散清影
暝色兼荒远,初分浦淑烟。
应知汉江珮,月竹鬭娟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与远方相接,分明的景色呈现出一片宁静;从汉江采集的配饰,在月光映照下的竹子丛中闪耀出美丽的倩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满公所作月林散清影:标题“题满公所作月林散清影”中,“题”为动词,表示书写或记叙;“满公”指作者的朋友满某;“作”是创作之意;“月林散清影”描述了月光下树林的静谧景色。
2. 暝色:指黄昏时的天色。
3. 兼荒远:兼有荒凉遥远的感觉。
4. 初分浦淑烟:浦,水边;淑烟,美好的烟雾。这句话描述了在水边看到美丽烟雾的景象。
5. 应知汉江珮:应知道汉江旁的玉佩。这句诗中,汉江是中国的一条河流,佩是指古人挂在身上的饰物,如玉佩等。
6. 月竹:月光下的竹林。
7. 鬥娟娟:娟娟形容美好、秀美的样子。“鬥娟娟”描述了月竹相互争艳的场景。
去完善
赏析
《题满公所作月林散清影》是一首描绘月夜美景的诗作。诗中,作者以月光、树林和烟雾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诗人运用娴熟的笔墨,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感受相融合,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月光下竹林的清新与宁静。
首先,诗的开头“暝色兼荒远,初分浦淑烟”,通过描述黄昏时分天色的昏暗以及江边的雾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氛围。这里的“暝色”和“荒远”相互映衬,使得画面更加深远辽阔,为整首诗奠定了静谧的基调。同时,“初分浦淑烟”则表达了江水与雾气的交融,使得景色更具朦胧美感。
接下来,诗中的“应知汉江珮,月竹闘娟娟”,则是作者对于月夜竹林的生动描绘。在这里,“汉江珮”是指月亮的光芒照耀在汉江河畔,象征着月光的皎洁明亮;而“月竹”则是指月光下的竹子,显得格外清秀挺拔。“闘娟娟”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与竹林的和谐共处,仿佛二者之间正在进行一场优美的舞蹈。这样的表达,既体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又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满公所作月林散清影》是南宋词人王灼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
在这个时期,王灼正处在一个困顿而失意的阶段。他曾入仕为官,但因直言不讳、坚持己见而被罢黜。此后,他寓居四川眉州,专注于文学创作和研究。这首诗歌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之作。
同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边境,国内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感叹时局艰危,追求隐逸山林的生活。王灼的这首诗也反映了这种时代氛围和士人情怀。
诗人以月林清影为引,通过对满公画作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卓越的艺术鉴赏力,也流露出他对那个时代命运的深沉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