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道中
麦颖垂垂稻已秧,好风晴日燕飞忙。
无人得似游丝懒,相逐秋千过粉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色的麦穗低垂,稻田里已播下了新秧;在这风和日丽的好时光,燕子也在忙碌地飞来飞去。没有人能像那飘动的游丝一样慵懒,只有它们随着秋千在粉墙上轻盈地飘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祁门:祁门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
2. 麦颖垂垂:形容麦子成熟下垂的样子。
3. 稻已秧:稻谷已经播种并长出秧苗。
4. 好风晴日:风和日丽的美好天气。
5. 燕飞忙:燕子忙碌地飞来飞去。
6. 游丝懒:比喻无所事事的人。
7. 相逐秋千:互相追逐嬉戏。
8. 粉墙:指白色的墙壁。
去完善
赏析
《祁门道中》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美景。首句“麦颖垂垂稻已秧”描述了麦子即将成熟,稻谷已经插秧的农忙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农耕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次句“好风晴日燕飞忙”则通过燕子在晴朗的天气中忙碌飞翔这一细节,进一步展示了夏日阳光下的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诗“无人得似游丝懒,相逐秋千过粉墙”尤为精妙。其中,“游丝懒”形容的是夏天里无所事事的人们,而“相逐秋千过粉墙”则表达了孩子们争相荡秋千的欢快场景。这两句诗将人们的悠闲生活与乡村孩童的活泼形象融为一体,形成了富有生趣的画面。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田园风光和当地人的生活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不同生命形态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祁门道中》是宋代诗人冯去非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徽宗年间,当时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峰。然而,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为后来的金兵南下埋下了伏笔。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冯去非选择了离京远游的途径以躲避日益恶化的政治环境。他在祁门道上,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风光,感慨万千。在这首诗中,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沿途所见,既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又流露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祁门道中》是一首反映时代背景和个人命运的佳作,它不仅揭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还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和民生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