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闻杜宇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余何日是归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杜鹃:鸟名,即子规。传说为古蜀国国王杜宇之魂所化。又称望帝。2. 日日:天天。3. 归:回家。4. 一片:全部。5. 知:知道。6. 望帝:古代蜀王杜宇的封号。7. 有神:有灵。8. 谓:告诉。9. 何日:哪一天。10. 是:这。11. 归期:回家的日子。
去完善
赏析
《春日闻杜宇》是南宋诗人谢枋得的一首描绘春天杜鹃鸟叫声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杜鹃鸟的叫声为引子,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渴望。
首句“杜鹃日日劝人归”,诗人用拟人手法赋予杜鹃鸟以人性,使其成为呼唤人们归乡的使者。这里的“劝人归”既是对杜鹃鸟叫声的写实,也是诗人心中的渴望。“一片归心谁得知”,诗人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杜鹃鸟的叫声上,表达了无法实现归乡的无奈与悲伤。
颔联“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余何日是归期”,诗人借用望帝的典故,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这里,诗人将杜鹃鸟与望帝联系起来,表达了希望从望帝那里得到归期的心情。这种心情既有现实的无奈,也有理想的美好。
整体来看,《春日闻杜宇》是一首充满乡愁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杜鹃鸟的叫声,巧妙地传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闻杜宇》是南宋诗人谢枋得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65年,即南宋理宗时期。此时,距离南宋灭亡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正是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一年,谢枋得因为坚守民族气节,拒绝为元朝出仕而被迫流亡,他的人生经历了一段艰苦的逃亡岁月。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谢枋得通过对杜鹃鸟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杜鹃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哀怨的象征,它的叫声常常让人联想到离别、思念和忧伤。在这首诗中,谢枋得通过描述杜鹃鸟的叫声,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以及对那些为了民族事业而牺牲的勇士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