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人惠米线

标题包含
谢人惠米线
玉粒百谷王,有功满人寰。 舂磨作琼屑,飞雷落九关。 翕张化瑶线,弦直又可弯。 汤镬海沸腾,玉龙自相扳。 银涛滚雪浪,出没几漩澴。 有味胜汤餠,饫歌不愁癏。 包裹数十里,莹洁无点班。 兴师远持糒,此物正可颁。 千万一日饱,不费金数锾。 长安权贵人,五鼎靳笑颜。 玉食过九重,恨无土宇版。 岂知有琼糜,天雨到市阛。 愿献空峒帝,马迷龙难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丰收百谷的王者,功勋覆盖人间。 磨成白玉般的颗粒,像雷电般落入天宫。 经过加工,它们变成如瑶琴丝线一般的东西,既笔直又柔软。 在汹涌的大海中,玉龙互相牵引。 犹如银色波涛翻滚,翻腾着漩涡。 味道胜过水煮面食,饱腹歌唱无愁。 包裹千里,纯净无瑕。 远方士兵拿着粮食,这物品正好可以分发。 成千上万的人一天吃饱,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金钱。 长安的那些权贵之人,面对五鼎美食也只能勉强一笑。 美味佳肴进入深宫,可惜没有土地房产。 哪里知道还有这样的美食,如同天赐降落闹市。 我愿意献给空峒帝王,只可惜龙马迷茫难以攀附。
去完善
释义
1. "玉粒":形容米如玉珠般洁白有光泽,这里借指糯米。 2. "百谷王":意指百谷之王,即大米,因其营养丰富被誉为“五谷之长”。 3. "满人寰":指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4. "舂磨":将谷物去壳的过程,这里指稻谷的加工过程。 5. "琼屑":精美的米粒,形容米粒如琼瑶般精美。 6. "飞雷落九关":意指经过加工后的米粒就像雷电一样从九霄云外落下,形象地描绘了米粒加工过程的壮观景象。 7. "翕张":指米线的制作过程中,米浆在高温下迅速凝固成线状的过程。 8. "瑶线":瑶,玉石;瑶线,形容质地如玉般的米线。 9. "弦直又可弯":形容米线的特性,既具有直线状的刚性,又可以弯曲自如。 10. "汤镬":指煮米线的沸水锅。 11. "海沸腾":比喻沸水翻滚的样子。 12. "玉龙":指米线上下的白色气泡,因形状像玉龙而得名。 13. "相扳":相互缠绕,这里描述的是玉龙之间的互动情景。 14. "银涛":形容米线下锅时如银白色的波涛翻滚。 15. "漩澴":漩涡状的水流,这里形容米线的煮制过程。 16. "汤餅":一种面食,这里的意思是米线比汤餅更有味道。 17. "饱歌":饮食充足而心情愉悦的歌唱,这里表示吃米线令人心满意足。 18. "癏":古同“瓌”,这里是美食的意思。 19. "包裹":指米线的质感,外表光滑紧密。 20. "数十里":形容米线的长度。 21. "莹洁":形容米线色泽晶莹洁白。 22. "点班":斑点,这里是说米线表面没有瑕疵。 23. "兴师":征兵,这里指征集粮草。 24. "远持糒":指携带远行的干粮。 25. "颁":分发,这里是说米线适合作为军粮分发。 26. "金数锾":指少量的钱,这里指军粮的采购成本。 27. "长安":古都西安的别称,这里是全国政治中心的象征。 28. "权贵人":指有权有势的人。 29. "五鼎":形容丰盛的宴席。 30. "靳笑颜":意指笑容满面,这里指富贵人在享受美食时的满足表情。 31. "玉食":美食,这里指权贵们享用的高档食品。 32. "过九重":指玉食等高档食品已经超过了皇室的等级。 33. "土宇版":土地房屋,这里指权贵们的财富和地位。 34. "琼糜":美好的食物,这里指平民百姓也可以享用的米线。 35. "天雨":从天而降的美食,这里比喻米线的美味可口。 36. "空峒帝":空峒山,古代黄帝升仙的地方,这里暗示作者希望自己的米线能够得到皇帝的赞赏。 37. "马迷龙":指皇帝的车驾,这里表示作者对皇帝的敬仰之情。 38. "攀":攀登,这里指追求皇帝的认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谢人惠米线》,是南宋诗人谢枋得的作品。作者以米线为载体,赞美了其坚韧、洁白的特点,并借以表达人民大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诗歌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生动描绘了米线的制作过程和美食特点。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现状,以及对公正、公平的社会理想的期盼。总的来说,这首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人惠米线》这首诗是南宋著名文人谢枋得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256年,正值南宋末年,时局动荡不安。 谢枋得在当时是一位壮志凌云的爱国诗人,他不仅擅长文学创作,还积极参政议政,关注国家大事。然而,在那个时代,南宋朝廷昏庸无能,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谢枋得痛心疾首,常常通过诗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个时期,南宋国力衰微,边疆战火不断,国内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下,谢枋得看到百姓生活困苦,缺衣少食,心中充满了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力量,唤醒人们的忧患意识,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尽一份力量。 在《谢人惠米线》一诗中,谢枋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民生疾苦,表达了人们对温饱生活的渴望。他用米线这一寻常物象,巧妙地传达了民间的艰难困境,以及他本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