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辞
朝驱牛,出竹扉,平野春深草正肥。暮驱牛,下短陂,谷口烟斜山雨微。饱采黄精归不饭,倒骑黄犊笛横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上赶着牛群,走出竹林小门,春天的原野上草儿长得正茂盛。傍晚赶着牛群走下小坡,谷口的烟雾弥漫,山间的雨水细小。采摘了足够的黄精回家也不吃饭,骑着黄牛,吹奏起横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牧童辞:此处的"辞"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
2. 朝驱牛,出竹扉:早上赶着牛群离开竹门。朝,指早晨;驱,指驱赶;竹扉,竹制的院门。
3. 平野春深:广阔的田野在春天时生机盎然。春深,指春天渐深的时节。
4. 草正肥:草木长势茂盛且营养丰富。肥,此处形容草木旺盛生长。
5. 暮驱牛,下短陂:傍晚将牛群赶到水塘边的田地里。暮,指傍晚;陂,池塘或堤岸。
6. 谷口烟斜山雨微:谷口烟雾缭绕,山间的雨刚刚停息。谷口,山谷的入口;烟斜,形容烟雾弥漫;山雨微,形容山间的雨水不大。
7. 饱采黄精归不饭:采集了大量的黄精而不需要吃饭。黄精,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归不饭,意指采集黄精的过程能量消耗巨大,以至于不用吃饭就能饱腹。
8. 倒骑黄犊笛横吹:倒坐在黄牛上吹奏横笛。黄犊,黄色的牛犊;笛横吹,指吹奏横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展现了牧童在田野间无忧无虑的生活场景。诗歌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首句“朝驱牛,出竹扉,平野春深草正肥”,描述了牧童早晨赶着牛儿走出竹篱笆,来到了春天的原野,此时的草地繁茂肥沃,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生机盎然的气息。接下来的诗句“暮驱牛,下短陂,谷口烟斜山雨微”,又表现了傍晚时分牧童带着牛儿走到小池塘边,此时山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山雨蒙蒙,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紧接着的两句“饱采黄精归不饭,倒骑黄犊笛横吹”,则是描述牧童采集了丰富的黄精(一种草药)之后,并没有急着吃饭,而是骑在黄牛上,吹奏起悠扬的笛声,享受这一刻的自由和快乐。整首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纯真无邪、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田园风光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牧童辞》是南宋诗人张玉娘的杰作,此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左右。当时朝廷腐朽,战乱频发,民生疾苦,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张玉娘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非常关心。
那一年,张玉娘的生活也发生了许多变故。她的父亲去世,家族衰落,生活陷入困境。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继续勤学不辍,希望在文学道路上有所建树。与此同时,她也关注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希望能用自己的才华为国家效力,为民请命。
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张玉娘创作了《牧童辞》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以牧童的口吻描绘了乡村风光,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她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社会公正和平的期盼。这首诗歌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了人们反抗战争、追求和平的象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