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坐睡

标题包含
坐睡
坐久睡屡兀,手失未了书。 清风脱然至,心醒得我娱。 起看孤隙光,了不移锱铢。 云何短梦中,万境生须臾。 嗟彼市朝子,百巧营其躯。 安知非梦役,过眼灭无余。 至人有达观,那与世贤愚。 不须无言子,同上昆仑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迈(1234年-1305年),字景卢,号野处,又号容斋,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他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洪迈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洪皓曾任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时间的静坐或休息中,我屡次醒来又再次入睡。手上未完成的书也不知何时失去了踪迹。突然一阵清风拂过,让我瞬间清醒过来,感受到了片刻的愉悦。我起身看向窗外的阳光,它仿佛静止不动,毫无变化。为何在短暂的梦境中,我们却要经历万千世界的种种景象呢? 那些在城市中的忙碌的人们,他们为了生活而不断地努力着,辛苦经营着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但他们是否知道,这一切也许只是在梦境中奔波劳碌,到头来终将消失无踪。而那些真正懂得人生的智者们,他们有着豁达的心态,对世间的一切都看得通透,不论是聪明还是愚蠢。 我们不需要沉默寡言的人,因为他们已经洞察了一切真理。让我们一起登上那神秘的昆仑山,去追寻更高的智慧吧!
去完善
释义
1. 坐久:长时间坐着; 2. 睡屡:多次打瞌睡; 3. 兀:指神志不清的样子; 4. 手失:手头的工作忘记做了; 5. 未了书:没有完成的书; 6. 清风:清凉的风; 7. 脱然:轻松愉快的氛围; 8. 心醒:心中清醒; 9. 孤隙光:指透进窗户的阳光; 10. 了不:一点也不; 11. 移锱铢:形容毫不动摇; 12. 万境生须臾:各种景象在瞬间生成; 13. 嗟:叹息; 14. 市朝子:市井之人; 15. 安知:怎能知道; 16. 梦役:像做梦一样忙碌; 17. 过眼:转瞬即逝; 18. 至人: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19. 达观:豁达的态度; 20. 那与:何须评价; 21. 无言子:指庄子; 22. 昆仑墟:指昆仑山,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境。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坐睡》,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坐久后瞌睡的场景,表达了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达观心态。首联“坐久睡屡兀,手失未了书”,描述了诗人久坐困倦,频繁打瞌睡的情景,强调了诗人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颔联“清风脱然至,心醒得我娱”,表达出当清风拂面时,诗人内心的觉醒和愉悦,传达了自然之风的净化与提神作用。颈联“起看孤隙光,了不移锱铢”,表现出诗人起来看到夕阳透过窗棂,感叹时间流逝无痕,寓含人生哲理。尾联“嗟彼市朝子,百巧营其躯。安知非梦役,过眼灭无余。至人有达观,那与世贤愚。不须无言子,同上昆仑墟”,则揭示了世人为了生活百般努力,到头来不过如梦一场的虚无。诗人赞美至人达观的心态,即使面对世事纷扰,也能保持平静如水的心境,希望自己能如同神仙一样逍遥自在。全诗以平淡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寓哲理于其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坐睡》是南宋诗人洪迈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74年。洪迈,字景卢,号野处,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世称洪文惠公。他历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翰林学士承旨,封魏郡开国公。卒后追谥文惠。与兄洪适、弟洪遵并称“三洪”。 这首诗歌的背景正处于宋金对峙时期,当时宋朝的局势较为紧张。在此背景下,洪迈因为战争的压迫和对国家的担忧,产生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在创作这首诗时,洪迈年仅30岁,正值人生壮年期,然而他却在诗中表现出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对战争的不满情绪。 诗人以自己为中心,描绘出一幅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求生的画面,表现出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诗人借助于梦境表达出自己的渴望:希望家国能够安稳,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从而实现他的报国之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