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诚之舍人使北方得挥字
岁晏滞急景,霜雪日霏霏。
家居尚无奈,何况披征衣。
舍人使持节,正尔辞帝畿。
扬鞭出门去,言面无几微。
中朝第一人,沙漠今宣威。
朔庭天骄子,应觉眼见希。
青春反南辕,花柳相光辉。
雍容对宣室,便可持枢机。
蛾眉含笑迎,酌酒争劳归。
金碗大如斗,客醉时一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年中的晚冬时节,阳光逐渐消失,雨雪频繁,天气寒冷。
即使在家中仍然感到艰难无法忍受,更何况要穿上士兵的战袍,投身于战场之中。
家里派我去远方执行任务,马上向京城告别。
马鞭挥舞,离开家乡,与家人的相聚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在朝廷里,我作为首位出征的人,将要在荒漠展现我的威风。
来自北方的敌人,应该能感受到我的震慑力。
在春天的南方,我将如同美好的花朵和嫩绿的柳枝,发出光辉。
在朝廷上,我将担任重要的职位,拥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利。
美丽的宫女们微笑着欢迎我回来,斟满美酒,为我庆祝。
那个巨大的金碗,在我喝酒时总是满满的,常常让我喝得大醉。
去完善
释义
《送王诚之舍人使北方得挥字》是宋代诗人洪迈所作。以下为该诗的词句注释:
1. 岁晏: 指年终时节,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十二月。
2. 滞: 阻碍。
3. 急景: 急速消逝的光阴。
4. 霜雪: 泛指冬季的寒冷天气。
5. 霏霏: 雨雪密集的样子。
6. 家居: 待在家里,不外出。
7. 无奈: 无可奈何,无法解决。
8. 披: 穿戴。
9. 征衣: 出征时的战袍。
10. 舍人: 古代官职名称,一般为皇帝的亲近侍从。
11. 持节: 汉代派遣使者出使外国和执行重大任务时,授予符节以表示权威。这里意指王诚之担任使者的身份。
12. 正尔: 就这样。
13. 帝畿: 天子所在的京城。
14. 扬鞭: 挥动马鞭,准备出发。
15. 言面: 见面交谈。
16. 无几微: 没有多少时间。
17. 中朝: 指朝廷之中。
18. 第一人: 最优秀的人才。
19. 沙漠: 指北方边疆地区。
20. 宣威: 宣扬皇帝的神圣威望。
21. 朔庭: 指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22. 天骄子: 指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
23. 应觉: 应该感到。
24. 眼见希: 少见多怪的意思。
25. 青春: 春季的阳光。
26. 南辕: 南下的道路。
27. 花柳: 泛指春天的花草树木。
28. 光辉: 光明灿烂的景象。
29. 雍容: 华贵端庄的风度。
30. 宣室: 古代宫殿的正室。
31. 可: 可以。
32. 持枢机: 掌握国家的关键权力。
33. 蛾眉: 古代美女的代称,这里指代欢迎王诚之的女子。
34. 含笑: 面带微笑。
35. 酌酒: 斟酒。
36. 劳归: 慰问归来的使者。
37. 金碗: 珍贵的金制酒器。
38. 大如斗: 形容金碗的巨大。
39. 客醉: 客人喝醉。
40. 一挥: 尽情挥洒,指尽情欢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洪迈为送别友人王诚之作的。诗的开头描绘了冬天寒冷的景象,家中尚且无法忍受,更不用说穿上征衣出征的将士们了。接着诗人提到王诚之将要作为使者出使北方,告别繁华的京都,踏上遥远的征程。接下来诗人称赞王诚之是“中朝第一人”,他将在沙场上展示威仪,震慑北方的敌人。然后诗人想象王诚之回到南方时,正好是春天,鲜花盛开,绿柳扶疏,他将能在皇帝面前从容应对国家大事。最后诗人想象王诚之回到南方时,受到热烈的欢迎,人们举杯为他庆祝胜利,他的英名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整首诗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豪情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王诚之舍人使北方得挥字》这首诗是南宋著名文人、史学家洪迈(1123-1206)于1205年在临安(今杭州)送别友人王诚之时所作。在这首诗中,洪迈以豪放之笔描绘了北方边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在创作这首诗时,洪迈已经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但他的才情依然不减当年。他曾历任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等要职,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人文素养。在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压迫之下,边疆战事不断,民生疾苦颇深。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士人,洪迈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苦难,他用诗歌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寄托了对祖国河山的深深眷恋之情。
此外,洪迈还在诗中对友人的离别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不舍。王诚之是他在朝廷中的挚友,此次被任命为使者前往北方,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面对即将分别的友人,洪迈借用了“挥字”这个典故,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临别时的千言万语。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洪迈的人生态度和文学造诣,成为了他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