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梦得见示长篇
身閒收有味,吏傲俗不亲。
小窗据物表,扫尽心眼尘。
令尹垂珠玉,敲门唤行春。
作意向芳物,吾车曾未巾。
愁阴入病骨,鸠妇声亦嗔。
冥冥三日雨,桃李迹已陈。
空余深枝间,一一青子新。
穠芳殿春晚,犹堪慰佳辰。
酴醾晓妆靓,芍药醉脸匀。
白萼簪嫋嫋,凤枝倒粼粼。
言当呼短舞,抵掌回双颦。
年来得相从,稍觉安沉沦。
岂不挂俗事,察公极清睦眼中醉乡路,
风味良独醇。流光不容玩,
尺璧何尺珍。淳俗益可厌,
愿言勤问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时追求有品味的生活,但不愿与官场俗事亲近。
倚窗面对事物,扫除心中杂念。
地方长官关心百姓,时常上门拜访。
心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我的车从未蒙上尘土。
悲伤的情绪侵入身体,连斑鸠的声音都显得生气。
连续三日的细雨蒙蒙,桃花李花的痕迹都已淡去。
只剩下深绿的枝叶间,新生的小果实清晰可见。
春天宫殿里的花开正盛,足以安慰美好时光。
清晨的花朵艳丽如妆,盛开的芍药面颊红润。
白色的花瓣犹如发簪,摇曳生姿;凤凰花的树枝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谈论起舞蹈的乐趣,击掌回应彼此的微笑。
这些年来能与你相伴,逐渐感到安定和沉沦。
并非不关心世俗之事,只是在观察公事的过程中感到清澈和睦。
醉意中的世界路途迢迢,味道却格外醇厚。
时光流转不容我们仔细品味,一尺美玉何尝不是珍宝?
质朴的习俗更加令人厌恶,希望我们能共同寻求新的道路。
去完善
释义
1. 身閒收有味:指人在闲暇时能品味生活。"收有味"是指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2. 吏傲俗不亲:意为官员态度傲慢,不和百姓亲近。
3. 小窗据物表:在小窗旁观察外面的世界。"据物表"是观察的意思。
4. 扫尽心眼尘:清理内心的烦恼。"心眼尘"比喻心中的杂念。
5. 令尹垂珠玉:令尹,古代官职名;"垂珠玉"形容官员的言谈举止如同珠宝般珍贵。
6. 敲门唤行春:叩门邀请别人一同欣赏春天。"行春"表示赏春。
7. 作意向芳物: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8. 吾车曾未巾:我的车辆还未备好。"曾未巾"表示尚未准备妥当。
9. 愁阴入病骨:忧愁的气氛影响身体健康。"愁阴"表示忧愁的氛围。
10. 鸠妇声亦嗔:母鸟的叫声也表示愤怒。"鸠妇"指的是母鸟,"亦嗔"是表现其情感的一种方式。
11. 冥冥三日雨:连续三天的阴雨天气。
12. 桃李迹已陈:桃李花已经凋谢。
13. 空余深枝间,一一青子新:只剩下深深的树枝上长满了绿色的果实。
14. 穠芳殿春晚:形容春天的花朵艳丽夺目。"穠芳"即繁茂的花朵。
15. 酴醾晓妆靓:形容早晨的酴醾花朵美丽。"晓妆靓"指清晨的花朵妆点得很漂亮。
16. 芍药醉脸匀:形容芍药的容颜如同醉酒一般红晕。"醉脸匀"表示脸颊红润如醉酒。
17. 白萼簪嫋嫋:形容白萼花的枝条柔弱。"白萼"是白花的一种,"嫋嫋"表示柔弱的姿态。
18. 凤枝倒粼粼:形容凤凰花的树枝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倒粼粼"表示倒映在水面上的光芒闪烁。
19. 言当呼短舞:说要跳舞助兴。"呼短舞"表示邀请大家一起来跳短暂的舞蹈。
20. 抵掌回双颦:击掌表达欢愉的心情。"抵掌"表示拍手庆祝,"回双颦"表示把眉头舒展开来。
21. 春来得相从,稍觉安沉沦:近几年得到大家的陪伴,让我感到安心。
22. 岂不挂俗事,察公极清睦:虽然身在官场,但始终能保持清醒和睦的态度。
23. 眼中醉乡路,风味良独醇:眼中的世界如同美酒般美好。"醉乡路"表示美酒的诱惑。
24. 流光不容玩,尺璧何尺珍:时光飞逝,每一刻都应当珍惜。"尺璧"为珍贵的玉石,这里用来形容时光的宝贵。
25. 淳俗益可厌,愿言勤问津:淳厚的风俗让人讨厌,希望能勤于探寻新的路径。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次韵梦得见示长篇》中,洪迈以精湛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充分展示了他对世事沧桑的独特见解。他以平和的心境迎接闲暇时光,从容面对世俗纷争。在纷扰的尘世之中,他保持着一份超凡脱俗的心态,正如诗中所述“小窗据物表,扫尽心眼尘”。
在他的笔下,春天的美好景致如画卷般展现在读者面前:花香四溢、春意盎然,让人陶醉其中。然而,诗人并没有被这美好的景象所迷惑,而是清醒地意识到时光的流逝,正如他所言:“流光不容玩,尺璧何尺珍。”
在这首诗中,洪迈还表达了对淳实风俗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他希望能在这纷繁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这种心境在他的诗句“愿言勤问津”中得到充分体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热切期盼。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洪迈作为一名文学家的才情与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梦得见示长篇》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洪迈的一首五言长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即南宋中期。在这段时间里,洪迈的文学成就和声誉逐渐上升,他成为了南宋文坛的重要人物。
在创作这首诗时,洪迈的人生际遇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他在朝廷担任着重要的职务,如翰林学士、实录院修撰等,并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他并未完全沉浸在这种安逸的生活中,而是时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表达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忧虑。
与此同时,南宋中期是一个政治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当时,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南宋边境,使得南宋面临着严重的军事压力。在国内,宦官干政、权臣专横等现象严重,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问题日益凸显。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洪迈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