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叹
冀东皆禹迹,渐海观朝宗。
河阴渐沦没,平沙荡无踪。
汉武筑宣房,作歌称成功。
今塞商胡口,清流不时通。
何当洒二渠,载跨碣石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河北东部,到处都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痕迹;在海洋边,看朝霞升起如同朝贡般壮丽。然而,黄河的北部已渐渐淹没,平原上的沙土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汉武帝修建了宣房,庆祝他战胜黄河水患的成功。现在,要守护商业和胡人的关口,确保清水的流动始终畅通无阻。怎样才能像大禹那样,疏导两条河流,载着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向东行去呢?
去完善
释义
1. 冀:河北省的别称。
2. 东:东方,这里指渤海。
3. 皆:都。
4. 禹迹:大禹治水的遗迹。
5. 渐:逐渐。
6. 海:这里指渤海。
7. 朝宗:诸侯朝见天子的礼仪,这里比喻河流汇入大海。
8. 河阴:河的北岸。
9. 沦没:消失,淹没。
10. 平沙:平坦的沙滩。
11. 荡:消散,消失。
12. 无踪:没有踪迹。
13. 汉武:汉武帝刘彻。
14. 筑:修建。
15. 宣房:古代宫殿名,这里借指水利工程。
16. 作歌:创作诗歌。
17. 称:称赞。
18. 成功:完成事业。
19. 塞:堵塞。
20. 商胡口:古地名,位于今河北保定市安国市附近。
21. 清流:清澈的河水。
22. 不时:不时地,有时候。
23. 通:流通。
24. 何当:什么时候。
25. 洒:灌溉。
26. 二渠:指古代的汾水和洮水两条河流。
27. 载:乘船。
28. 跨:越过。
29. 碣石:古山名,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附近。
去完善
赏析
《九河叹》刘奉世这首诗歌以黄河为主题,生动描绘了河道变迁、水流时而阻塞的景象。诗人借汉代汉武帝疏通河流的故事,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够关心民生、改善水患的愿望。全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揭示了历史长河中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河叹》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刘奉世所创作的。这首诗作于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当时宋朝的国力逐渐衰弱,内外交困。刘奉世是一位忠君爱国的文人,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这个时期,刘奉世的人生际遇并不如意。他曾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但并未得到皇帝的重视。他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这使得他对国家的现状感到痛心疾首。然而,他也深知百姓的苦难,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深深同情。
在刘奉世生活的时代,南宋正面临着金朝的威胁。北方疆土丧失,朝廷内部又矛盾重重,这使得国家局势十分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刘奉世深感自己无力改变国家的命运,只能借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综上所述,刘奉世的《九河叹》是在国家内忧外患、个人仕途坎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刘奉世的人生际遇,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