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短歌行

标题包含
短歌行
铸黄金,服白玉,方法难成日月促。 十年著书五车读,功名未就鬓发秃。 海水可尽山可平,人心何日息营营。 安期羡门果何在,贾谊刘向终奚成。 前人不悟已如此,后人还复蹑其轨。 玉东西,金叵罗,君不肯醉当奈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滕岑"的相关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你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
去完善

译文
塑造黄金身,佩戴白玉珍,岁月匆匆难以掌握。 耗费十载阅读满五车书,功名未获却已白发如雪。 沧海可填高山也可平,但人心何时能停驻争夺? 传说中的仙人何处寻迹,贾谊、刘向终究未能如愿。 前人懵懂不明,已成定局;后代人还将重复他们的路径。 美酒佳肴列前,却不愿畅饮,奈何?
去完善
释义
1. 黄金:比喻珍贵之物,这里指著作的珍贵。 2. 白玉:比喻纯净高雅之物,这里指品德高尚的人。 3. 方法难:指做成事情的方法很难找到。 4. 日月促:形容时间紧迫。 5. 十年著书:指耗费大量时间写作。 6. 五车读:表示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7. 功名未就:指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8. 鬓发秃:形容头发变白,意指年岁已高。 9. 海水可尽山可平:表示人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10. 营营:形容劳碌奔波的样子。 11. 安期羡门:古时的仙人名,这里代表长生不老。 12. 果何在:表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长生不老。 13. 贾谊刘向:古代著名的文人,这里指代他们的成就。 14. 终奚成:表示他们最终也没有达成自己的理想。 15. 前人不悟已如此:指前人没有领悟到这个真理。 16. 后人还复蹑其轨:指后人还是沿着前人的路走下去。 17. 金叵罗:一种金属制成的酒杯。 18. 当奈何:表示没有办法。
去完善
赏析
《短歌行》是唐朝诗人滕岑的一首述志诗。诗中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壮志未酬、年华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批判和否定。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开篇两句“铸黄金,服白玉,方法难成日月促”,描绘了作者追求功名的艰辛过程。“黄金”“白玉”象征着荣华富贵,而“方法难成”“日月促”则表达了实现理想过程中的艰难和时间紧迫。紧接着的两句“十年著书五车读,功名未就鬓发秃”,进一步表现了他为事业付出辛勤努力,却仍未取得成功的无奈。“海水可尽山可平,人心何日息营营”,通过对比自然的广博与人类私欲的无休无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安期羡门果何在,贾谊刘向终奚成”,则借古喻今,以历史上求仙访道的传说和贤能之士的人生悲剧为例,告诫人们要淡泊名利,超脱现实。最后四句“前人不悟已如此,后人还复蹑其轨。玉东西,金叵罗,君不肯醉当奈何”,总结全诗,指出世人沉迷于名利的原因在于不悟,但即便前人未能摆脱这一宿命,后人依然重蹈覆辙。诗人以此表达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感情深沉,语言生动,充分展示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短歌行》是明代诗人滕岑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1368-1644年)中期,即15世纪后半叶至16世纪初。在这个时期,明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滕岑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同时也受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影响。 在这一时间段内,滕岑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波折。他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但因家庭贫寒,未能获得科举功名。尽管如此,滕岑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通过自学,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后来,他在地方担任官员,为百姓谋福祉,深受民众爱戴。然而,好景不长,滕岑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官,回到家乡过着清贫的生活。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明朝这个特殊时期,社会风气较为保守,但文化氛围却很活跃。当时的文人墨客热衷于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互相交流切磋,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滕岑身处其中,深受影响,他的诗歌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此外,明朝的社会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如贫富差距、官僚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滕岑的思想观念和创作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