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鸡
寒鸡强知晓,初鸣梦惊破。
我事不在早,援衾且复卧。
待旦枕戈寝,将朝盛服坐。
吾生无怨仇,吾责非辅佐。
况当苦寒月,北风正掀簸。
且复待午暄,徐起毕经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鸡奋力啼叫,将我从梦中惊醒。
我做事不必急于求成,不妨再次盖上被子躺下。
等到天明整理好仪容,准备参加朝会。
我这一生没有仇恨,也不必辅助他人。
更何况此刻正是寒冷的季节,北风呼啸。
那么让我们等待中午的阳光,再慢慢起床完成学业吧。
去完善
释义
1. 强:尽力、勉强。
2. 晓:早晨。
3. 梦惊破:指梦境被打破。
4. 我事:我的事情。
5. 援:拉、牵。
6. 衾:被子。
7. 待旦:等待天亮。
8. 枕戈:以兵器为枕,形容时刻警惕或准备战斗。
9. 盛服:华美的衣服。
10. 怨仇:怨恨、仇恨。
11. 非辅佐:不担任辅佐之职。
12. 掀簸:翻腾颠簸。
13. 且复:暂时、姑且。
14. 午暄:中午的阳光。
15. 徐起:慢慢起身。
16. 经课:规定的课程。
去完善
赏析
《寒鸡》是一首描绘冬日清晨景象的诗,诗人以寒鸡的啼鸣开篇,表现了清晨的寒冷与肃杀气氛。接下来诗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对生活的态度,传达出勤奋、自律的精神品质。“我事不在早,援衾且复卧”表达的是不急于早起,珍惜睡眠的理念;而“待旦枕戈寝,将朝盛服坐”则强调了对生活要抱有严谨的态度,即使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要注重仪表。
诗中还通过“吾生无怨仇,吾责非辅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性认知和人生观,既不抱怨命运,也不过分追求功名。最后在结尾处“况当苦寒月,北风正掀簸。且复待午暄,徐起毕经课”则是诗人面对寒冷的冬日早晨时采取的明智应对方式,就是等待中午太阳出来后再慢慢起身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态度,展现了他善于适应环境、保持平和心态的一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鸡》是南宋诗人滕岑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9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期,金兵南侵,中原战火纷起,百姓生活困苦。
滕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热爱文学,尤其是诗词歌赋。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农村生活、抒发爱国情怀为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滕岑亲眼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首诗中,滕岑通过对寒鸡的描绘,表达了当时百姓在战乱中的艰苦生活和期盼和平的心情。他以寒鸡为象征,表达了人民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顽强生存的意志,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南宋初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