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星亭
斗杓点翠为此城,四郊环拱来遥青。
知君欲览众山小,取砖磨就天上亭。
身心合于高处著,万象不语森凑泊。
古今月色递浅深,志士可惜虚光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斗杓: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第七颗星,形状像勺子的柄,故称斗杓。这里指天空中北斗七星的位置。
2. 环拱:环绕着中央的物体,如众星环拱一般。
3. 四郊:城市周围的四面郊外之地。
4. 众山小:比喻地势低下的地方,这里形容亭子的高耸入云。
5. 取砖磨就:用砖石建造而成。
6. 高处著:在高位上立足。
7. 森凑泊:形容众多事物聚集在一起,显得十分热闹。
8. 递浅深:月亮的圆缺变化,引申为时间的流逝。
去完善
赏析
《露星亭》这首诗描绘了在夜空中璀璨星辰的点缀下,露星亭屹立于大地之上的美景。诗人用生动形象的笔触将这座亭子描述得栩栩如生,同时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的开篇两句“斗杓点翠为此城,四郊环拱来遥青”,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露星亭所处的环境之美。在这里,斗杓象征着星辰,翠则代表生机盎然的大地,两者相互辉映,为这座城市增添无尽的魅力。而四周环绕的青色景象,更使露星亭显得孤独而又傲然独立。
接下来的两句“知君欲览众山小,取砖磨就天上亭”,则以大胆的想象凸显出露星亭的独特之处。诗人把亭子比作天上的星辰,展现其高耸入云的气势。同时,这一比喻也暗示了人们可以通过攀登至高处来领略到更为广阔的视野。
接着的两句“身心合于高处著,万象不语森凑泊”,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他认为,只有站在高处,才能达到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实现内心的宁静。这里,诗人表达了他的壮志雄心,期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去探索更为广阔的天地。
最后两句“古今月色递浅深,志士可惜虚光阴”,是对时间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诗人认为,从古至今,月亮的圆缺变化正如人生的起起落落,时光易逝,唯有珍惜每一刻,才能让生命更加充实和精彩。
综上所述,《露星亭》这首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形象,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使人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悟人生之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露星亭》这首诗是由南宋文人叶适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150年左右。当时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之际,战乱不断,民生疾苦。在这个特殊时期,叶适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深感时局动荡,因此在《露星亭》一诗中表达了他对战乱平息、国家安宁的渴望。
在这首诗中,叶适以露星亭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月明露下星在亭”,寓意着战乱平息后国家的美好景象。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的同情:“夜半风吹起,亭前孤客惊”,描述了百姓在战乱中的痛苦经历。
此外,叶适还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江山如有待,天地共平分”,表明他期望国家能够重回繁荣昌盛的时代,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