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
滚滚千山入马蹄,出游回首日平西。
人从杜宇鸣时别,天向蒹葭静处低。
白鸟得鱼闲钓艇,黄蜂抱蘂閙花枝。
好将太姥山前路,付与孤猿自在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多的山峰随马儿的蹄声滚滚而去,游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回头望去。人们听着杜鹃的鸣叫告别离去,而天空却在河边的安静处显得很低。白色的水鸟捕捉到鱼儿之后在钓鱼艇上休息,黄色的蜜蜂在花朵的花蕊中忙碌。可以把这美丽的太姥山路,留给孤独的猴子自由地啼鸣。
去完善
释义
1.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美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2. 杜宇:又称杜鹃鸟,象征离别。
3. 蒹葭:一种常见的植物,多生长在湿地和水边,代表宁静和平静的环境。
4. 白鸟:白色的水鸟,如鹭鸟等。
5. 黄蜂抱蘂:黄蜂采集花粉制作蜂蜜。
6. 閙:指花朵繁茂的样子。
7. 付与:交付给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太姥山是一首描绘大自然风光的诗篇。诗人通过“滚滚千山入马蹄”的形象描绘,展现出山的险峻和路的不易。在诗人眼中,这无数的青山仿佛化作了人们向前的动力。诗人在游历山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变化。而“人从杜宇鸣时别,天向蒹葭静处低”一句,则展示出生命的离别与自然环境的宁静之间的对比,带给人深深的思考。
诗中的“白鸟得鱼闲钓艇,黄蜂抱蕊闹花枝”,更是以生动的细节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共生。无论是自由自在的鸟儿还是忙碌采蜜的蜜蜂,都构成了这幅美妙的画卷。最后,诗人以“好将太姥山前路,付与孤猿自在啼”结束诗篇,既是表达自然美之中蕴含的自由精神,也是对生命孤独的理解。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深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太姥山》是宋代诗人刘镇创作的一首描绘太姥山美景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18年前后,正值宋朝中期。在这段时间里,刘镇曾任国子监主簿、将作少监等官职,对自然风光有着深厚的热爱。
当时,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文化的繁荣,士人阶层对于游览山水、品鉴古迹的兴趣日益浓厚,并纷纷付诸文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游记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镇以他的诗歌才华,对太姥山的壮美景观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成为这一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之作。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太姥山的奇峰怪石、幽谷清流以及山间寺庙等景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