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
银河昨夜降醍醐,洒遍坤维万象苏。
疑是鲛人曾泣处,满池荷叶捧真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昨晚银河仿佛降下美酒琼浆,滋润万物焕发生机。
那片池塘仿佛曾有过鲛人哭泣,如今荷叶上满是晶莹的珍珠。
去完善
释义
【银河】:指银河水,比喻甘露。
【醍醐】: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这里借喻为甘露。
【坤维】:地维,指大地。
【鲛人】: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水生物,能纺纱织布,遇风吹则哭泣,泪化为珍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露》诗描绘了夜晚降临、露珠滋生的景象。诗人以银河降下的比喻,形容露珠的轻盈和纯净。同时,诗人通过“醍醐”一词,暗示露珠滋润万物的神奇功效。接下来,诗人把露珠比作哭泣过的鲛人的泪珠,表达了露珠的晶莹之美。最后,诗人用“满池荷叶捧真珠”的形象描绘,展现了露珠在荷叶上的晶莹剔透,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整首诗既展示了露珠的美丽与神秘,又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露》成彦雄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晚唐时期,大约在公元9世纪左右。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后的唐朝逐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成彦雄身处其中,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艰辛。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人生感慨为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历史沧桑感。
在晚唐时期,诗人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对人生的思考也更加深入。成彦雄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往往带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在这首《露》中,他以露珠为象征,表达了生命短暂、转瞬即逝的感慨,同时也传递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人生的热爱。
此外,晚唐时期的社会风气也影响了成彦雄的创作。当时,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盛行,人们对生死、轮回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背景下,成彦雄的诗歌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关于人生、命运的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灵追求和精神寄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