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日宴溪亭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食节游玩未尽兴,酒醉之后回到了绿柳依依的小亭边。哪家的花瓣落在溪边的树上,有几片凋落的花瓣飘到了窗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暮春日宴:春季的最后一个月份举行的宴会。
2. 溪亭:溪边的亭子。
3. 成彦雄:五代十国时期南汉文人。
4. 寒食:古代清明节前一天的节日,禁火,吃冷食。
5. 寻芳游不足:指寻找美好事物的过程。
6. 绿杨烟:形容绿色的杨柳被风吹起的情景。
7. 谁家:哪一户人家。
8. 花落:花朵凋落。
9. 临流树:靠近河流的树木。
10. 数片:几片。
11. 残红:凋零的花瓣。
12. 槛前:门槛前。
去完善
赏析
《暮春日宴溪亭》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溪亭游玩的情景。首句“寒食寻芳游不足”点明了时间是寒食节,人们纷纷外出踏青寻芳。接下来一句“溪亭还醉绿杨烟”,描述了在溪边的亭子里,人们欣赏着绿意盎然的春天景色,陶醉其中。
最后两句“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则通过落花这一意象,表现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景象。“谁家花落临流树”中的“谁家”二字,暗示了花落并非诗人自家,而是周围环境的自然现象。而“数片残红到槛前”则形象地描绘了花瓣随风飘落在诗人的眼前,表现出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暮春时节溪亭游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同时,以花落这一自然景象为线索,揭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生命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暮春日宴溪亭》是五代十国时期文学家成彦雄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暮春时节,诗人在溪亭旁举行宴会,欣赏美景的情景。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年)。
在这段时间里,成彦雄的人生经历较为丰富。他原本是一位文人士大夫,后来成为了南唐宫廷中的官员。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学、艺术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彦雄的作品受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推崇,他的诗词既有对战争流离的思考,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人文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