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会友不至

标题包含
会友不至
王孙还是负佳期,玉马追游日渐西。 独上郊原人不见,鹧鸪飞过落花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贵公子依然错过美好时光,白马追逐嬉戏太阳逐渐偏西。 独自走上郊外无人看见,鹧鸪掠过洒满花瓣的小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王孙:泛指公子哥儿或富贵人家的子弟,这里指等待的友人。 2. 负佳期:错过约定的相会时间。 3. 玉马:骏马,指代友人的马车。 4. 郊原:郊外平原地区。 5. 人不见:指看不到友人的踪影。 6. 鹧鸪:鸟名,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此处象征孤独与失落。 7. 落花溪:指花落满地的溪流。
去完善
赏析
《会友不至》这首描绘了与朋友约定会面却未能实现的场景。诗中借用了“王孙”和“玉马”的意象,分别象征着等待的人以及时间。而“独上郊原人不见”则意味着诗人独自登上郊野,却未见到友人的身影。最后一句“鹧鸪飞过落花溪”则以生动的画面收尾,鹧鸪在落花飘零的小溪上空飞翔,营造出一种失落、遗憾的氛围。整首诗展现了诗人期待朋友却最终失望的心情,语言质朴但富有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会友不至》是唐代诗人成彦雄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49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文化繁荣,经济发展。 在人生际遇方面,成彦雄虽然身为文人,但他并没有科举及第的辉煌记录,这使得他的人生充满了遗憾和无奈。然而,正是这种人生的挫折,使得他对友情的渴望更加强烈,也更加珍惜每一次与朋友相聚的机会。这种心态反映在他的诗作中,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深深的情感内涵。 在时代背景方面,唐朝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期。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开放,人们崇尚文学、艺术,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彦雄对友情的向往和追求显得更加真挚和热烈。 综上所述,《会友不至》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包含了唐朝贞观时期的盛世景象,以及成彦雄在这个时期的人生经历和对友情的深切渴望。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使其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