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铜龙看却送春来,莫惜颠狂酒百杯。
吟鬓就中专拟白,那堪更被二更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铜龙望春已到,尽情畅饮莫负良辰。白发诗人如此专注地抒怀,那堪夜深又添新愁。
去完善
释义
"铜龙看却送春来":这里的"铜龙"指的是铜漏,古代计时工具。这句诗意味着时间流逝,已经临近新年了。
去完善
赏析
《除夜》是唐代诗人成彦雄所著的一首五言绝句,以“除夜”这一特定节日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铜龙看却送春来”中的“铜龙”指铜制龙形滴水计时的器物,这里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此句表达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的感慨,同时传达了春天即将来临的美好希望。
第二句“莫惜颠狂酒百杯”意味着要珍惜当下,尽情欢庆除夜这个特殊的日子,不必拘泥于礼节和规矩,尽情畅饮以表达心中的喜悦与期待。
第三句“吟鬓就中专拟白”中,“吟鬓”意指头发因吟诗而变白,此处暗示了作者对诗词的热爱以及勤奋努力的精神风貌。这句表明作者在专心致志地从事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头发逐渐变得斑白,同时也透露了对年华消逝的感慨。
尾句“那堪更被二更催”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间推移,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愁绪也随之增加。但即使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我们仍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勇敢面对人生的起伏波折。
综上所述,这首《除夜》抒发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人生起起落落的感慨,勉励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珍惜时光,勇往直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除夜》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诗人成彦雄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40年至965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五代十国的鼎盛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成彦雄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生际遇颇多波折。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战乱而失去了工作,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样的经历使得他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的体会,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期,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文学和艺术却依然繁荣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投身于文学创作,以抒发心中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彦雄便是其中的一员,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写个人情感为主,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总的来说,《除夜》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岁月,成彦雄在这样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下,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