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
台榭沉沉禁漏初,麝烟红蜡透虾须。
雕笼鹦鹉将栖宿,不许鸦鬟转辘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的楼阁内,钟漏之声刚刚传来,麝香的烟雾与红色的蜡烛透过精致的帘幕。精美的鸟笼里,鹦鹉即将休息,它不允许那些乌鸦般的人物再转动那漆绘的木轮。
去完善
释义
1. 成彦雄:五代十国时期著名文人。
2. 台榭:高台和水榭,这里指宫殿或者贵族府邸。
3. 沉沉:形容寂静的样子。
4. 禁漏:古代皇宫里的计时器。
5. 麝烟:用麝香点燃的香烟。
6. 红蜡:红色的蜡烛。
7. 虾须:指帘子,因为帘子的形状像虾的胡须而得名。
8. 雕笼鹦鹉:比喻宫廷中的美女。
9. 鸦鬟:古代女子发髻的一种形式,这里是用来形容普通的女子。
10. 辘轳:古代的钟表。
去完善
赏析
《夕》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美景和生动的画面。首句“台榭沉沉禁漏初”描述了夕阳西下时,楼阁渐渐被暮色笼罩的景象。第二句“麝烟红蜡透虾须”则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的余晖透过红色的蜡烛,映照在纱窗上,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第三句“雕笼鹦鹉将栖宿”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观察生活的敏锐视角,通过鹦鹉归巢这一细节,展现了傍晚时分宁静的氛围。最后一句“不许鸦鬟转辘轳”则以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乌鸦等动物的关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渴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令人陶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夕》为五代十国时期的成彦雄所作,此诗传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孤独和寂寞的情绪表达。这首诗产生于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960年),这个时期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文化交流融合的阶段。
在这段时间里,成彦雄的人生经历也颇显波折。他曾任过朝廷官员,但由于世事动荡,终辞官归隐。在饱受战乱的纷扰之中,他的心情也难免受其影响。《夕》这首诗中所传达出来的深沉感慨和无奈之情,恰是他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内心真实的写照。
与此同时,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坛相对繁荣,各种文艺形式竞相绽放。许多文人墨客都对人生际遇和时代变迁有深切思考,并且以此为创作灵感。因此,成彦雄以《夕》为代表的诗篇既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