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灵隐寺

标题包含
题灵隐寺
游山无处浣尘埃,出郭寻幽入翠苔。 众水尽从双涧去,一峰元自五天来。 行春人散题名在,坐夏僧闲听讲回。 清磬一声猿鸟寂,石楠花落满经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中游逛无法洗净一身尘埃,走出城郭寻找幽静走入青苔绿荫。 所有的水流都向双涧汇聚而去,一座山峰原本就来自遥远的天外。 春天里游人散去,只留下题名的碑刻;夏天中僧人闲暇无事,讲经归来。 清脆的磬声响起,使猿鸟都沉静下来;石楠花落满地,铺满整个经台。
去完善
释义
1. 游山:指游览山川。 2. 浣尘埃:洗涤尘埃,寓意去除烦恼。 3. 出郭:走出城郭,意为离开繁华的都市。 4. 寻幽:寻找幽静的地方,此处指探寻灵隐寺的美景。 5. 翠苔:青绿色的苔藓,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 6. 众水:指众多水流,此处的“众水”可能指西湖的水流入灵隐寺。 7. 双涧:两条溪流。 8. 一峰:一座山峰,此处可能指灵隐寺附近的山峰。 9. 五天:佛教用语,指天上的五重天,即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此处可能是比喻山峰之高。 10. 行春:春天出行。 11. 人散:游人散去。 12. 题名:在建筑物上题写名字,此处指在寺庙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13. 坐夏:夏天避暑。 14. 听讲:听僧人讲解佛法。 15. 清磬:清越的磬声,磬是古代的一种敲击乐器。 16. 猿鸟寂:形容山林中的动物因听到磬声而安静下来。 17. 石楠花:一种植物的花,此处用来形容花朵盛开的样子。 18. 经台:诵经的高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灵隐寺”,诗人王予可在诗中以游览的视角描绘了灵隐寺的清幽与秀美,流露出超尘脱俗的心境。首联以山中行走为主题,作者在游山过程中,暂时忘却尘世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中。次联以景色为引子,突出双涧流水、五天长峰等自然景观,传达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壮丽景象。颔联则通过描述春天的游人散去和夏天的僧人闲暇,突显寺庙四季宁静的禅意生活。颈联进一步表现山林的寂静,让人感受到鸟语花香、人间仙境的美好画面。尾联则以磬声和石楠花为意象,巧妙地将声音、色彩、形象融为一体,更添神秘感。全诗情景交融,言简意赅,生动地展示出灵隐寺的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灵隐寺》是南宋诗人王予可在游览杭州灵隐寺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灵隐寺周边的山水景色和寺庙的宏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宗教信仰的敬畏之情。 公元1164年,正值南宋时期,中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王予可(1115-1174)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 在南宋时期,北方金国不断侵扰宋朝边疆,致使江南地区饱受战乱之苦。在此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寻求心灵慰藉。王予可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也受此影响,通过游览名胜古迹、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灵隐寺作为江南著名的佛教胜地,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探访,王予可在游览过程中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