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湖石
翠雀衔云堕翠芜,砥峰倒影卧平湖。
飞花不到穿帘月,高倚晴天一剑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鸟飞翔在云端之上,美丽的景色映入绿色的草地上,
高峰的倒影在水面上平静的湖泊中显现。
美丽的花瓣无法飘过帘幕触碰到月光,
只有一把孤单的长剑,高悬在晴空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翠雀:即翡翠鸟。这里用翠雀飞翔的景象来形容天空的蔚蓝和美丽。
2. 云:指天空中的云朵。
3. 堕翠芜:形容翠雀从高空俯冲下来落在翠绿的草丛中。
4. 砥峰:磨平的尖峰,形容山峰的形状。
5. 倒影:湖面反射出来的山峰影像。
6. 卧平湖:指平静如镜的湖面。
7. 飞花:飘散的花瓣。
8. 穿帘月:透过帘子照进来的月光。
9. 高倚晴天:在晴朗的天空下,形容石峰高耸直立的形象。
10. 一剑孤:这里用剑比喻石峰,强调其独特性和孤独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园湖石的景色和诗人的孤独感。首句“翠雀衔云堕翠芜”中的“翠雀”是绿色的凤凰,代表着美好的景象,而“翠芜”则是绿色的草,这里用以表现湖边绿色的植被。诗人用“衔云”来强调翠雀的高贵,用“堕翠芜”来形容翠雀的优雅降落,充分展示了南园湖石的美丽景致。
第二句“砥峰倒影卧平湖”,“砥峰”是山的一部分,在这里比喻为湖中的岛屿或湖边的山石。“倒影”指山峰的倒影映在湖面上。“卧平湖”则表现了湖面平静如镜的景象,突出了湖泊的美丽与宁静。
第三句“飞花不到穿帘月”,“飞花”指的是飘落的鲜花,此处用来形容春天的美景。“穿帘月”是指月亮穿过窗帘照射进来,意味着夜晚的到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欣赏湖石美景的心情,同时也暗示出他的孤独。
最后一句“高倚晴天一剑孤”,“晴天”意味着晴朗的天空,“剑”在这里比喻为湖石的形状,就像一把利剑插在湖中。“孤”则表示诗人独自观赏湖石,无人陪伴的寂寥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湖石的描绘,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种情感与自然景色的完美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园湖石》是南宋著名诗人王予可在其晚年所创作的诗歌。诗曰:“青石桥外水如天,水面初平云脚低。两两三三春色里,五湖深处共长矶。”这首诗歌充分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历史人文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入感悟。
首先,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危机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予可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文人墨客,他的理想破灭、生活困顿,因此他寄情山水,将个人的感慨融入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之中。
其次,结合王予可的人生际遇,可以得知他在科举道路上屡试不第,遭遇了很多挫折和困境。但他并未放弃,始终坚守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南园湖石》中所描绘的五湖深处,正是当年越国大夫范蠡助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历史遗迹。这与王予可的个人经历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他表达个人志趣的绝佳载体。
综上所述,《南园湖石》是一首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寓意的诗篇,它不仅反映了诗人所处时代的特点和矛盾,还展示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人生哲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