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一日宴客明日宗易送牡丹有诗次韵
客去朝酲恶,诗来晚思和。
名花如洛上,佳句近阴何。
雨故妨新火,春应堕梦柯。
莫将行乐地,蜗角动干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离开后,我慢慢醒来感到不适,此时诗歌的到来缓解了我的思绪。
名贵的花朵如洛水之滨盛开,优美的诗句却让我想起了阴何。
连绵的雨水妨碍了新火的点燃,春天的来临也让人陷入梦境。
不要让这样的欢乐之地,因为琐事而变得紧张。
去完善
释义
1. 朝酲:指宿醉未醒的状态。
2. 和:和谐,协调。这里可以理解为对诗句的思考和回味。
3. 洛上:洛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牡丹著名。
4. 阴何: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阴铿、何逊,他们均以擅长咏物诗而闻名。
5. 新火:古代寒食节期间禁火,清明节后可以生火,称为“新火”。
6. 梦柯:梦境中的事物或事情。
7. 蜗角:蜗牛的触角,比喻狭小的地方。
8. 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比喻战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明后的宴会上与友人相聚、欣赏牡丹花的情景。诗人以客人的离去和自己的酒醒开篇,表现了宴会的结束和诗情的生发。接着,诗人通过“洛上”和“阴何”这两个典故,赞美了牡丹花的高贵气质和诗句的优美意境。然后,诗人以天气变化和春天流逝为引,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告诫人们在欢愉的地方不要引发战争,表达了和平共处的愿望。整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对宴会和牡丹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明后一日宴客明日宗易送牡丹有诗次韵》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傅良所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宋朝的一个阶段,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得到高度发展。
在这个时间段里,陈傅良的人生际遇也是颇为丰富的。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求学过程中刻苦努力,学识渊博,尤其在文学、史学、经学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后来,他在官场任职,担任过知府、参知政事等职务,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诗词作品主题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也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富有哲理和艺术感染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傅良的这首《清明后一日宴客明日宗易送牡丹有诗次韵》正是他在一次宴客活动中,看到了宗易送来的牡丹花有感而发之作。诗中以牡丹花的美丽形象象征贵族女子的气质,通过对牡丹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陈傅良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