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七
满湖青草雁声春,摘尽庭兰不见君。唯对松筠听刻漏,欲书花叶寄朝云。窗残更夜人何处,树蘸芜香鹤共闻。无复绮罗歌白日,青丝宝髻石榴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整个湖面长满了青草,大雁在春天里叫唤着。我在庭院里的兰花丛中寻找你的身影,但始终未见。我只能对着松树和竹子倾听时间的流逝,并试图通过写信的方式把心意寄托给朝霞。夜幕降临,窗外的景色显得有些萧条,而你在哪里呢?树木沾染了荒芜的香气,只有仙鹤一同聆听。再也没有歌声传唱着白日的美丽景象,只剩下那些挽起头发的姑娘们还穿着她们美丽的衣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朝云:指宋王朝的陈朝云,南渡初名妓。
2. 孙西庵:孙嵩,明诗人和画家,为嘉兴名士,字子方,号西庵。
3. 雁声春:春天的雁叫声。
4. 庭兰:庭院里的兰花。
5. 唯对松筠:松筠,松树和竹子,这里指代清幽的环境。
6. 刻漏:古代计时的工具。
7. 花叶寄朝云:通过描绘花朵和叶子来寄托对陈朝云的感情。
8. 窗残更夜:窗户在夜间破损,比喻孤独和寂寥。
9. 树蘸芜香:树木蘸满了杂草的香气。
10. 无复绮罗歌白日:无法再听到那些身着华丽衣裳的人在白日唱歌。
11. 青丝宝髻石榴裙:形容女子长发梳理成发髻,身着石榴裙的装束。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借由“朝云”(即杨贵妃)典故,描绘出暮春时分的湖光山色和离别之情。诗人以满湖的青草、哀鸣的大雁喻示春天的尾声,表达无尽的思念;而摘尽庭兰而不见君则意味着与友人的离别和对朋友的深深眷恋。之后,诗人用松筠、刻漏传达出一种孤独的心境以及对过去的回味。接着,通过窗外夜色未明、树木沾染着繁花落尽的香气等场景,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落寞。最后,以“无复绮罗歌白日,青丝宝髻石榴裙”为结尾,感慨昔日欢歌笑语的繁华已逝,如今只剩下无尽的思念与遗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七》是清朝诗人何绛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朝云墓前所见所感的景色,以及对于生死、时间的思考。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晚期,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何绛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经担任过官职,但由于官场黑暗,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最终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何绛深感世事无常,人生短暂。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他也表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认为生死不过是自然规律,不必过于执着。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正是他在经历过世事沧桑之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