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蒲奉礼之鄞江
官舍仙山里,全家去若归。
江声鼇背出,帆影斗边飞。
宿馆荷香接,吟亭岛色围。
前秋赏明月,况对谢玄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仙人居住的官舍中,整个家庭感觉像是在归乡。江水滔滔仿佛从巨鳌背上流出,船帆如影随形般在渔村翻飞。夜晚寄宿在旅馆,莲花香气扑面而来;闲坐在亭台之上,岛屿景色环绕四周。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想起前年的秋月之夜,共赏明月的美好时光,更何况还有那诗画般的谢玄晖与我相对。
去完善
释义
《送蒲奉礼之鄞江》注释:
1. 送蒲奉礼:诗人的朋友,名字为蒲奉礼,前往鄞江。
2. 鄞江: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一带的一条江,因其水流入海,又称甬江。
3. 官舍仙山:指诗人所在的官舍之地如同仙境。
4. 若归:像回家一样。这里形容蒲奉礼即将去的地方环境宜人。
5. 江声:江水的声音。
6. 鼇背:即鼇山,古代传说中海中神山,此处借指江边的山。
7. 帆影:船上的帆在阳光照耀下形成的影子。
8. 斗边:北斗七星的位置,代指北方。
9. 宿馆:临时歇息的旅馆。
10. 荷香:荷花的香气。
11. 吟亭:供人休息的地方,可以欣赏美景并赋诗。
12. 岛色:岛屿的美景。
13. 前秋:前一个秋天。
14. 赏明月:观赏明亮的月亮。
15. 况对谢玄晖:这里用南朝诗人谢玄晖(谢脁)的诗歌成就来赞美蒲奉礼的才情。
去完善
赏析
《送蒲奉礼之鄞江》是唐代诗人释行肇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友人前往鄞江的美好景象和气氛。全诗境界开阔,色彩艳丽,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首联“官舍仙山里,全家去若归”,以“官舍”和“仙山”为起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去若归”则意味着友人在新的环境里能安居乐业,享受美好的时光。颔联“江声鼇背出,帆影斗边飞”,通过对江水、帆船的描述,展示了鄞江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即将扬帆远航,开始新的旅程。
颈联“宿馆荷香接,吟亭岛色围”,描绘了友人即将到达的目的地的美丽风光:静谧的馆舍与清香的荷花交相辉映,吟亭被绿色的岛屿环绕,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尾联“前秋赏明月,况对谢玄晖”,借用了南北朝诗人谢脁的诗句,表达对友人在鄞江美好时光的期待。这里的“前秋”是指未来的某个秋天,而“赏明月”则是用来比喻友人将在鄞江度过一段宁静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蒲奉礼之鄞江》,是唐代诗人释行肇的一首送别诗。创作时间为唐朝,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歌创作十分活跃。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行肇正处于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作为一个僧人,他曾经游历四方,参禅悟道,但在某个时刻,他决定留在寺庙,专心事佛。在这个时期,他与蒲奉礼相识,并成为了好友。
在与蒲奉礼的交往过程中,他们共同探讨佛法,分享人生感悟。然而,由于某种原因,蒲奉礼决定离开寺庙,前往鄞江地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释行肇为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分离的不舍,创作了这首《送蒲奉礼之鄞江》。
在这首诗中,释行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与朋友分离的忧伤心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