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春事有底忙,清和风已扇。
小雨出花竹,微寒生几砚。
直道毎多违,修门难自厌。
栖迟无与言,袖手看归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活动如此繁忙,清新的微风已经拂面。
蒙蒙细雨洒在花朵和竹子间,微弱寒冷的风吹过书桌。
通往正直的道路常常遭遇挫折,修缮家门很难自我满足。
困苦时无人可以倾诉,只能袖手旁观归去的燕子。
去完善
释义
1. "春事":春天的景象和活动。这里的"春事有底忙"可以理解为春天的事物为什么如此繁忙。
2. "清和":指清凉温和的天气。这里的"清和风已扇"可以理解为清风已经吹拂开来。
3. "花竹":开花的竹子。这里的"小雨出花竹"可以理解为小雨从开花的竹子里滴落出来。
4. "修门":古时候士人进京赴试所经之门,后常用来代指科举考试或官吏选拔。这里的"修门难自厌"可以理解为难以忍受漫长的科考之路。
5. "栖迟":停留,休息。这里引申为虚度光阴。"栖迟无与言"可以理解为虚度光阴却无人可以倾诉。
6. "袖手":把手藏在袖子里,表示旁观。这里的"袖手看归燕"可以理解为冷眼旁观着归燕飞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抒情诗。在诗中,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景物进行描绘,表达了自己在春日里的所思所感。
首先,“春事有底忙,清和风已扇”两句,诗人以“春事有底忙”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叹,暗示了春天的繁忙景象。而“清和风已扇”则描绘了春天的清新和和煦,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舒适的氛围。
接着,“小雨出花竹,微寒生几砚”两句,诗人通过描述小雨滋润花朵和小草的景象,以及微寒的天气,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短暂的美好。
然后,“直道毎多违,修门难自厌”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正直道路的向往,但现实往往难以如愿,这使得诗人感到无奈和遗憾。
最后,“栖迟无与言,袖手看归燕”两句,诗人以“栖迟无与言”表现了内心的孤寂,而他选择“袖手看归燕”,则是以燕子归巢作为自己心灵的寄托,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书》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代表作品,创作于公元1161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李处权,出身贫寒,曾担任低阶官员,后因直言进谏被罢官。他在仕途中屡遭挫折,但对国家忠诚之心始终不渝。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面临着金朝的威胁。皇帝昏庸无能,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李处权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愤之情。他在这首诗中写道:“岁晚功名心已死,路长身世梦无凭。”表达了在艰苦岁月中对功名利禄的厌倦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