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离江上作
白衣归树下,青草恋江边。三楚足深隐,五陵多少年。
寂寥闻蜀魄,清绝怨湘弦。岐路在何处,西行心渺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闲地归来树下,陶醉于江边的绿意。藏匿于三楚之地,曾经的少年如今已老。
寂静之中听见了那来自巴蜀的哀鸣声,清绝之音似乎诉说着湘灵的古怨。前路漫漫在何方?回首西望,心意缥缈,无法企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楚: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三个地区,分别是南楚、东楚、西楚。这里指代诗人隐居的地方。
2. 五陵:古代五个皇帝陵墓所在地,即西汉高祖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昭帝的平陵。这里借指长安一带。
3. 蜀魄:即杜鹃鸟,传说是古蜀国国王杜宇死后的化身。这里用以形容寂静的环境。
4. 湘弦:湘水边弹奏的琴声,这里用以形容清冷的音乐。
5. 岐路:岔路,这里比喻人生道路的选择。

去完善
赏析
《将离江上作》这首诗意境优美,通过描绘白衣、青草、三楚、五陵等意象,展现出离别时的不舍和惆怅。诗中的“寂寥闻蜀魄,清绝怨湘弦”更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迷茫。全诗以“岐路在何处,西行心渺然”收尾,意味深长,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将离江上作》是晚唐著名诗人张乔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下半叶的唐朝末期,当时中国正经历着动荡的局势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
在此时期,张乔的个人生活也不如意。他本是才华横溢的文人,却因为科举考试的失利而未能获得功名。然而,他在诗坛上却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形式优美,富有韵味,被誉为“白描圣手”。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张乔的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的种种矛盾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首《将离江上作》就展现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感伤和对友情的深深眷恋。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即将离别的友人无尽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