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
万里平沙一聚尘,南飞羽檄北来人。
传道五原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草原上,尘土飞扬中集结着无数的勇士;他们在南北之间来回奔波,为了正义而战。相传在五原地带战火不断,夜间匈奴已经侵扰到了新秦地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平沙:平坦的沙漠,这里指边疆地区。
2. 一聚尘:形容沙尘聚集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3. 羽檄:古代紧急军事文书,以鸟羽插于檄上,表示紧急。
4. 五原: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
5.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6. 单于:匈奴首领的称号。
7. 新秦:唐代边镇名,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
去完善
赏析
《出塞曲》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气氛,以及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之情。首句“万里平沙一聚尘”以广袤无垠的沙漠为背景,形象地表现出边疆的辽阔与荒凉。“一聚尘”则暗示着战争的硝烟即将在这片土地上弥漫。
接下来的“南飞羽檄北来人”一句,诗人通过“南飞”和“北来”两个动词,巧妙地传达了战争信息的迅速传播和士兵们匆忙奔赴战场的景象。“羽檄”在古代指军事文书,这里象征着战事的消息。这一联不仅表现了战局的紧迫,还揭示了各方力量的快速调动。
“传道五原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秦”则是对战争局势的具体描绘。“五原”位于今天的内蒙古,是古代边防重镇;“单于”则是匈奴首领的称呼,这里用来代指敌军统帅。“烽火急”意味着战况紧急,预示着一场激战即将展开。而“寇新秦”则暗示了敌军对新秦地区的侵犯,使得边境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综上,《出塞曲》通过描述边关战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的忧虑和对边疆战士的敬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深沉,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塞曲》是唐朝诗人贾至的一首边塞诗,创作于唐代贞观年间(626-649年)。在这段时间里,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人贾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这首描绘边疆战士英勇戍边、抒发爱国情怀的诗歌。
贾至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任礼部尚书、中书舍人等职,后因故被贬为岳州司马。在仕途上历经沉浮的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却从未改变。他的诗歌作品往往以歌颂国家昌盛、勉励士人为主题,表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出塞曲》正是他在担任中书舍人期间,有感于边疆战士的英勇事迹而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