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一丈红

标题包含
一丈红
红白青黄弄浅深,旌分幢列自成阴。 但疑承露惊殊色,谁识倾阳无二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鲜艳的红白青黄交织在一起,深浅不一,让人眼花缭乱。旗帜和幢列各自独立成荫,遮天蔽日。 似乎只有那美丽的露珠能惊讶于这般美丽的色彩,又有谁知道它倾注全部阳光而无二心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一丈红:指芍药花。古人认为芍药花是富贵之花,象征着荣华富贵。 2. 杨巽斋:南宋诗人,其诗才横溢,尤以咏物诗著称。 3. 红白青黄弄浅深:形容芍药的四种花色,红色、白色、青色和黄色相互交织,形成深浅不一的层次。 4. 旌分幢列自成阴:描述芍药花开时,枝繁叶茂,如同旗帜和伞盖一样形成一片阴凉。 5. 承露:指古代皇宫中的一种建筑装饰,通常用玉石雕刻而成,用以承接雨露,象征皇家的尊贵和繁荣。这里借指芍药花的美丽姿态。 6. 倾阳:形容芍药花的鲜艳夺目,阳光照耀下的美丽景象。 7. 无二心:表示芍药花始终如一,忠诚于自己的花朵身份和使命,不随外界变化而改变。
去完善
赏析
《一丈红》是一首描绘一丈红花的诗作,诗人杨巽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美丽的花卉画卷。 “红白青黄弄浅深”,首句以丰富的色彩来形容一丈红花,红色、白色、青色、黄色交相辉映,形成深浅不一的色彩层次,展现出一丈红花的丰富多样。这种手法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花朵的艳丽,还为整首诗奠定了华丽多彩的基调。 “旌分幢列自成阴”,次句将花朵比作旗帜和幢盖,它们各自独立又紧密相连,形成了天然的树荫。这里诗人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花朵繁茂的景象,同时也传达出生命的蓬勃生机。 “但疑承露惊殊色”,诗人怀疑一丈红花是否因承受甘露而焕发出与众不同的颜色。这一问句巧妙地表达出一丈红花的独特之美,引发读者对花朵之美的无限遐想。 “谁识倾阳无二心”,最后一句则赞美一丈红花一心一意向阳生长,不求回报的精神品质。诗人通过这一感叹,既揭示了花朵的自然习性,又赋予其人格化的品质,使这首诗更具深度和内涵。 总的来说,《一丈红》这首诗意象生动、构思巧妙,通过对一丈红花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丈红》是南宋诗人杨巽斋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9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的关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以发展。 杨巽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如愿及第。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仍然坚持创作诗歌。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这首诗中,杨巽斋以一丈红为主题,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他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即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热爱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