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友花
黄花端逼菊花真,朵朵相迎意更亲。
情似春浓非淡泊,何妨呼酒对佳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黄色的菊花盛开得正艳,每一朵都在热情地欢迎着彼此,仿佛亲情般深厚。此情此景犹如春天的浓情,而不是淡薄如水。不妨邀请朋友们一起饮酒欣赏这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密友:亲近的朋友,这里指盛开的花儿。
2. 黄花:即黄色花朵,此处指的是密友花。
3. 端逼:逼近,靠近。
4. 菊花真:比喻菊花盛开的景象。
5. 朵朵相迎:每朵花似乎都在迎接前来欣赏的人。
6. 意更亲:形容花儿之间的情感亲密无间。
7. 情似春浓:形容花儿之间的感情如同春天的气息一样浓厚。
8. 非淡泊:表示感情热烈,并非淡薄无味。
9. 何妨:不妨,何必顾虑。
10. 呼酒:呼唤斟酒,准备喝酒。
11. 佳宾:尊贵的客人,此指赏花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密友花”为主题,诗中描绘了花朵之间相互簇拥、亲密无间的景象。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人类的情感和意愿,使它们仿佛成为了诗人的朋友。
首句“黄花端逼菊花真”,描述的是黄花的姿态与菊花的相似之处。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两种花卉之间的密切关系。次句“朵朵相迎意更亲”,进一步表现了花朵之间的亲密关系,仿佛它们在热情地欢迎着彼此的到来。
诗的第三句“情似春浓非淡泊”,将花朵的情感比喻为春天的温暖和浓烈,而非平淡无奇。这一表达突出了花朵间深厚的友谊和热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情感的赞美。最后一句“何妨呼酒对佳宾”,意味着面对如此美好的场景,不妨邀请朋友来共享美酒,共同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整首诗通过对密友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密友花》是北宋著名诗人、画家杨巽斋(公元964年-1044年)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篇。这首诗作于公元1020年左右,当时他正处于中年时期,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北宋年间,文化艺术繁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墨客竞相抒发自己的才情。在这个背景下,杨巽斋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既擅长写诗作画,又精通琴棋书画,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而著称,这首《密友花》便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诗中,杨巽斋以密友花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在诗人的笔下,密友花仿佛成为了人们的知己,陪伴着人们在春天的怀抱中度过美好的时光。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眷恋,展现了杨巽斋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