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竺花
花发朱明雨后天,结成红颗更轻圆。
人间热恼谁医得,正要清香净业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朵在春雨之后盛开,果实逐渐成熟,更加圆润和轻盈。
人世间的热恼谁能治愈?正是需要这份清香来净化我们的因缘际会。
去完善
释义
1. 朱明:指夏天炎热的天气。这里取其炎热之意,借指炽热的阳光。
2. 雨后天:指雨后初晴的天空。
3. 轻圆:形容果实小巧圆润。
4. 热恼:佛教用语,表示烦恼、忧虑的状态。
5. 医得:治好、解决的意思。
6. 清香:指花的香气。
7. 净业缘:佛教语,意指以纯净的心去行事。
去完善
赏析
《南天竺花》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天竺花开的景象。“花发朱明雨后天”一句描述了在炎热的夏季过后,一场甘霖的滋润使天竺花怒放的情景。诗人用“朱明”来形容夏天的炽烈,又以“雨后天”来强调出这场降雨给天竺花带来的生机。接下来的“结成红颗更轻圆”则形象地刻画出了天竺花果实的外形特点:轻盈、圆润,与之前的“花发”相呼应。
诗人在后两句“人间热恼谁医得,正要清香净业缘”中,以辛辣的方式揭示出人性中的欲望和烦恼,以及人们如何受到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同时,他巧妙地指出,只有南天竺花的清香才能医治这些热恼,使人心生清净之感。这里的“净业缘”意味着达到一种心境平和、不受世间烦扰的境界。整首诗以其简练优美的笔触,传神地展现了天竺花的美及其所带来的心灵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天竺花》是南宋诗人杨巽斋创作的一首描绘南天竺花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孝宗时期(1163年-1189年)。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杨巽斋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他在这一时期的生活相对安定。然而,他并没有完全沉浸在这种安逸的生活中,而是时刻关注着国家和社会的变迁。
在南宋时期,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仍然比较尖锐。一方面,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边境局势紧张;另一方面,国内的社会矛盾也逐渐激化,人民生活困苦。这种时代背景对杨巽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
在这种背景下,杨巽斋创作了《南天竺花》一诗。通过对南天竺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在这首诗中,他以南天竺花为象征,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同时,通过描绘南天竺花的美丽和脆弱,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