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二峰·松峦

标题包含
十二峰·松峦
舟船摇摇大巫前,松前丝萝望缠绵。 屏风角轩恰匝背,心在山头人倚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船只在大风中摇晃前行,前方松树与藤蔓相互缠绕。 转过屏风的角落处,恰好能看见山间的景色,而人们则倚靠在船上。
去完善
释义
1. 舟船:在此指代船只,即诗人所乘坐的船舶。 2. 大巫山:位于重庆市巫山县。这里的大巫山是长江三峡的一段,以景色秀丽著称。 3. 松前丝萝:丝萝,一种攀援植物,可以攀爬到高处。这里形容松树的枝条如同攀援植物般,延伸缠绕在一起。 4. 屏风:古代的一种家具,用于遮挡视线。此处比喻山峰形状像屏风一样。 5. 角轩:指古建筑物的角楼。 6. 恰匝背:表示位置恰好处于后面或背面。 7. 心在山头:表示心情愉悦,仿佛置身于山林之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在大巫山前的情景。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的秀丽和松萝的缠绵。他站在船上,远望山峰,心中充满对山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十二峰·松峦》,是明代诗人阎伯敏的作品。它描绘了诗人在游览十二峰时所见到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创作时间:这首诗歌创作于明朝中期,大约在公元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之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 人生际遇:作为一位文人雅士,阎伯敏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可能是一位官员,也可能是一位学者,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都体现在这首诗歌中。 时代背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非常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自然的探索。在这个背景下,阎伯敏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