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二峰 起云

标题包含
十二峰 起云
钗头袅袅山花枝,裙尾旧缬山麻衣。 朝随云起采薪去,莫趁女伴穿云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发髻轻扬如山上摇曳的花朵,裙摆是古老的麻布衣服。 清晨伴着白云上山砍柴,傍晚趁着天色尚早穿过云层归来。
去完善
释义
《十二峰·起云》是一首描绘山区劳动妇女生活情景的诗歌。下面是该诗的注释: 1. 钗头:这里指妇女的发饰。 2. 袅袅:形容体态轻盈的样子。 3. 山花枝:山上盛开的鲜花。 4. 裙尾:裙子的下摆部分。 5. 旧缬:古时的印染工艺,这里指有图案的裙子。 6. 山麻衣:用麻织成的衣服。 7. 云起:喻指山中云雾升起的地方。 8. 采薪:砍柴。 9. 莫趁:不要顺着。 10. 女伴:一起劳动的女性伙伴。 11. 穿云:穿过云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劳动妇女的生活情景。诗中的“十二峰”象征着连绵起伏的山峦,而“起云”则象征着山上缭绕的云雾。首句“钗头袅袅山花枝”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头上的簪子在山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美丽,同时也表现了山野花枝的繁茂景象。次句“裙尾旧缬山麻衣”则通过描述女子的穿着,展示了她们朴实无华的生活方式和勤劳的品质。 接下来的两句“朝随云起采薪去,莫趁女伴穿云归”则具体描绘了劳动妇女们早晨跟随云雾升起去砍柴,傍晚伴着云雾归来的一天生活。这样的场景不仅表现出劳动妇女们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还传达了劳动使她们身心愉悦的信息。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呈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十二峰 起云》,是唐代诗人阎伯敏的作品。诗中的“十二峰”指的是长江三峡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中的十二座山峰,它们分别是:望霞、栖霞、云盖、长寿、天马、飞龙、高岩、玄鹤、群仙、紫芝、聚鹤和丹枫。 阎伯敏生活在唐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学创作非常繁荣的时期,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活跃在这个时代。然而,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也充满了动荡和战乱,这对于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创作《十二峰 起云》时,阎伯敏可能正在游览长江三峡,他被这些壮丽的山峰所吸引,激发了创作的灵感。他通过描绘十二峰的美景,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此外,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民不聊生。这种社会现实无疑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一定的现实批判意义。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时代,但诗人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才华,成功地创作出了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