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残腊

标题包含
残腊
北土严凝气候偏,腊残池馆愈萧然。 长河冰塞多寒地,密雪云繁三白天。 粧点瑶林连雾淞,沈埋茵草未羊眠。 但知催酿宜城酝,终见春芳次第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中进士,步入仕途。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北方土地严寒,气候独特,冬去春来之际更显萧瑟。 河流结冰,一片寒冷景象,浓云密雪覆盖了整整三天。 美丽的玉树琼枝仿佛仙境,嫩绿的草地却依旧被雪覆盖,尚未苏醒。 只知道催促酿酒最适合这种天气,终究会看到春天的花朵依次绽放,美丽动人。
去完善
释义
1. 北土:指北方地区。2. 严凝:寒冷冻结。3. 气候偏:气候特殊。4. 腊残:指寒冬将尽的时候。5. 池馆:池塘周围的建筑物。6.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7. 长河:指黄河。8. 冰塞:河面结冰阻塞水流。9. 多寒地:指寒冷的地方较多。10. 密雪:密集的雪花。11. 三白:形容雪下的很大。12. 妆点:装饰点缀。13. 瑶林:美丽如仙境的树林。14. 雾淞:雾气凝结在树木上形成的冰花。15. 沈埋:被冰雪覆盖。16. 茵草:绿草。17. 未羊眠:比喻草未生长。18. 但知:只知道。19. 催酿:催促酿酒。20. 宜城酝:宜城所产的醇厚酒。21. 终见:最终会见到。22. 春芳:春天的花草。23. 次第:按顺序。24. 妍: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北方冬天严寒的景象,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冰雪覆盖下的景物特色。“北土严凝气候偏”描述了北方寒冷的气候特点,“腊残池馆愈萧然”则刻画了腊尽时的萧条景象。诗人通过对“长河冰塞多寒地”、“密雪云繁三白天”的描绘,形象地展示了北方冬天的壮美景致。接着,“妆点瑶林连雾淞”与“沈埋茵草未羊眠”两联进一步突出了冰雪覆盖下的大自然面貌。最后,诗人以“但知催酿宜城酝”表达了在寒冷冬日里人们期待的酿酒场景,并通过“终见春芳次第妍”揭示了春天的到来必将驱散冬日的严寒,带给人间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整首诗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充分展示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生动描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残腊》是北宋时期诗人韩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5年,正值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在这一时期,韩琦担任右司谏、权知制诰等职,参与了许多政治活动,对北宋朝廷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诗的创作背景中,韩琦描述了当时严冬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在诗中写道:“江上峰峦碧,林间霜叶红。”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冬日画卷。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美景之中,而是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他接着写道:“乡心随短驿,旅梦绕长风。”表达了离家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怀。 这一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但在社会政治层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官员腐败、贫富差距扩大等。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政治家,韩琦在这些政治现象中看到了问题,并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在诗中写到:“官桥杨柳色,偏恼客愁浓。”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