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济川桥

标题包含
题济川桥
十二阑干百尺台,登临洗尽眼中埃。 沙痕长与水吞吐,桥影不妨船往来。 两岸楼台随世换,四山图画自天开。 槎边今古无穷思,都付西风酒一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提供关于"真山民"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完整,能否请您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以便我能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十二个栏杆环绕的高台上,我登上了这百尺高的地方,眼中的尘土都被洗涤干净。沙滩上的痕迹在水的涌动中时隐时现,而桥梁的倒影并不妨碍船只的通行。河岸两边的楼阁台榭随着时代变迁,但四周的山峦就像天然的画卷。在这木筏旁边,从古至今的思考无穷无尽,全都寄托在西风中的这一杯酒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济川桥:标题中的“题”指题写或写诗,“济川桥”是诗的主体对象,可能是真山民所在地区的一座著名的桥梁。 2. 阑干:这里指栏杆,用以支撑桥面并供人凭靠欣赏风景。 3. 百尺台:形容济川桥的高度。百尺相当于现在的约三十米,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4. 登临:登上高处,这里是登上济川桥的意思。 5. 洗尽眼中埃:寓意看尽了世界,心胸变得开阔起来。眼中埃比喻心中的尘埃和烦恼。 6. 沙痕:沙滩上的痕迹,这里可能指水波拍打河岸形成的痕迹。 7. 吞吐:形容水的流动,时而涌出,时而退下。 8. 不妨:不阻碍。 9. 四山图画自天开:指周围的山景如同天然画卷一样美丽。 10. 槎边:河边,这里指济川桥附近。 11. 今古无穷思:从古至今无数的思考。 12. 都付西风酒一杯:所有这些思考都在一杯西风酒中消散。
去完善
赏析
《题济川桥》是一首描绘桥景和感慨历史的诗作。诗人以济川桥为背景,通过描述桥的构造、周围环境以及历史变迁,表达出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洗尽眼中埃”与“都付西风酒一杯”等诗句,传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纷扰,保持豁达心态的人生态度。这首诗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流露出其深沉的历史使命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济川桥》是南宋诗人真山民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真山民,本名潘阆,浙江杭州人。他是一位隐逸诗人,因避战乱而隐居山林。在庆元年间,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北方金国对南宋的威胁仍在,因此国家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战备。在这种背景下,真山民选择离开世俗纷争,遁入深山,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济川桥位于江苏扬州,是古代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在南宋时期,济川桥是连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交通要道,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军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真山民在游历济川桥时,深感国家山河壮美,但又担忧国家的未来命运,因此写下了这首五言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