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步

标题包含
晚步
未暝先啼草际蛩,石桥暗度晚花风。 归鸦不带残阳老,留得林梢一抹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提供关于"真山民"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完整,能否请您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以便我能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之前,草丛中的蟋蟀就已开始鸣叫;石桥在傍晚的微风中静静度过。归巢的乌鸦并没有带走夕阳的余晖,只留下林梢上一抹红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未暝:指天色还未完全昏暗下来。暝,昏暗。 2. 草际:草丛之间。际,边界。 3. 蛩:蟋蟀的别称,这里指蟋蟀的鸣叫声。 4. 暗度:不知不觉地过去。 5. 晚花:傍晚时分开放的花朵。 6. 归鸦:归巢的乌鸦。 7. 残阳:夕阳。 8. 林梢:树林的顶部。
去完善
赏析
《晚步》是诗人真山民表达自然美感的诗篇。首句“未暝先啼草际蛩”,以黄昏时分草丛中的蟋蟀鸣叫开篇,表现出静谧、宁静的傍晚景象。次句“石桥暗度晚花风”则用晚风吹过桥上的花朵为喻,暗示时间推移的同时也描绘出动态的画面。接下来的两句“归鸦不带残阳老,留得林梢一抹红”,通过归鸦和夕阳的关系来突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表达了夕阳最后的余晖映照在树林梢头的美丽景色。整首诗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与笔触将自然风景呈现得如诗如画,传递出生活静美的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步》是元末明初诗人真山民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元朝末年(公元1351年-1368年)至明朝初期(公元1368年-1402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困苦,战争频繁。 在这个特殊时期,真山民的人生际遇也颇有些曲折。他曾担任地方官职,但由于对时局不满,辞官归隐山林。他在山野田园间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写下了一系列富有哲理和生活情趣的诗篇。这首《晚步》正是他在这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在真山民生活的时代,元末明初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从战乱走向和平的历史转折。元朝末期,由于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农民起义爆发,最终导致了元朝的覆灭。紧接着,明朝的建立使得中国社会逐渐步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然而,这个过程却是充满了艰难险阻,真山民的个人遭遇以及他对于田园风光的赞美,实际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