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峰寺

标题包含
三峰寺
寂寞烟林噪乱鸦,青鞋步入野僧家。 云深不碍钟声出,日转还移塔影斜。 廊下蜗黏沿砌藓,佛前蜂恋插瓶花。 竹床纸帐清如水,一枕松风听煮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提供关于"真山民"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完整,能否请您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以便我能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冷清的树林里群鸦喧嚣,我穿着布鞋来到野外僧人的住处。 云雾弥漫并未阻挡钟声传出,太阳转动使得宝塔影子逐渐倾斜。 长廊下蜗牛沿着台阶生长,佛像前的蜜蜂留恋着插在瓶中的花朵。 纸帐竹床上清静如水,伴着风声聆听煮茶的声响。
去完善
释义
1. 三峰寺:地名,位于中国某地的一座古刹。 2. 真山民:南宋末年诗人,因喜爱自然山水而自号“真山民”。 3. 烟林:烟雾弥漫的树林。 4. 乱鸦:喧闹的乌鸦群。 5. 青鞋:古人常穿的青色布鞋。 6. 野僧家:这里指三峰寺。 7. 云深: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峦深处。 8. 不碍:不妨碍。 9. 钟声:寺庙里的钟声。 10. 日转:太阳升起。 11. 还移:移动、改变。 12. 塔影:寺庙内的佛塔投影。 13. 廊下:走廊下。 14. 蜗黏:蜗牛爬行的痕迹。 15. 沿砌藓:生长在墙角的青苔。 16. 佛前:佛像前。 17. 插瓶花:供在花瓶里的鲜花。 18. 竹床:竹子制成的床铺。 19. 纸帐:用纸张制作的蚊帐。 20. 一枕松风:指躺在松树下休息。 21. 煮茶:烹煮茶水。
去完善
赏析
《三峰寺》是一首描绘禅院生活的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场景,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宁静、清幽的山水画。在诗中,作者通过“烟林”“乱鸦”“青鞋”等词句营造出一种孤独、寂静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山林之中。接下来,通过“云深不碍钟声出,日转还移塔影斜”这两句,诗人巧妙地描绘了寺院环境的清静与神秘。之后,“蜗黏沿砌藓”以及“佛前蜂恋插瓶花”则表现出诗人在观察自然界生命的同时,也对佛前的信仰充满敬畏。而最后两句“竹床纸帐清如水,一枕松风听煮茶”则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客,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内心得以安定的喜悦。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充满了诗人的情感与想象,展现出禅宗修行生活中的一片清凉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峰寺》这首诗,出自于元末明初诗人真山民(本名杨维桢)之手。据记载,真山民于至正十九年(1359 年)被任命为江西等处儒学副提举,任职期间曾寓居三峰寺,这首诗即是在这一时期所作。 在元末明初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历经了元朝的衰落和明朝的崛起。元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江浙一带的文人雅士为了避乱,纷纷隐居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真山民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也不例外。他在三峰寺暂居时,一方面感慨于国家时局的动荡,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寻求内心的平静。 在这段时间里,真山民不仅关注国家的命运,也对个人的生活经历有所反思。他的诗作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文人的才情和情怀。《三峰寺》这首诗就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