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纮陷交阯十七年与其母逃归得官汶上求诗
曹侯将家子,异域久飘飖。
人独忧羝乳,天方借海桥。
亡弓终在楚,去鹤会归辽。
凛凛今如许,风霜看后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曹国侯公的后代子孙,远离故乡长期漂泊。
人们独自担忧着乳母的困境,上天正准备架起桥梁。
失弓的人终究会回到楚国,离去的仙鹤终会回归辽远之地。
如今依然凛然屹立,历经风霜更见坚韧不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曹纮(hóng):字伟长,为汉末人物,本居安徽沛国。后南徙交趾。
2. 交阯(zhǐ):即交趾,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一带。
3. 与母逃归:指曹纮在交阯停留十七年后,带着母亲逃回内地。
4. 得官汶上:意指曹纮来到汶上这个地方获得一官半职。汶上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5. 求诗:寻求诗歌创作灵感,创作诗篇。
6. 将家子:意指出身武将世家之子。
7. 异域:他乡,指曹纮所在的交阯地区。
8. 飘飖:飘摇,漂泊不定。形容离家远游的情状。
9. 忧羝乳:典出《列子·说符篇》中的"执斧伐柯”。语意谓事不速成,须待时成熟。
10. 天方借海桥:暗含海市蜃楼的景象,喻指时机和好运的到来。
11. 亡弓终在楚: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善射的人遗失了自己的弓箭,后来他的儿子却用这支弓箭射杀了来犯的敌将。这里比喻失去的东西还会回到自己手中。
12. 去鹤会归辽:化用《左传·闵公二年》中“离群之鸟,相与还于故处”的典故,寓指离别的朋友最终都会回到故乡。
13. 凛凛今如许:形容曹纮如今形象威武。
14. 风霜看后凋:化用古诗“风霜见后凋,玉成松柏心”,此处赞美曹纮经历了磨难,心性愈加坚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曹侯的描绘,表现了其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忧虑。首联“曹侯将家子,异域久飘飖”点明了曹侯的身份和他所处的环境,流露出一种离家万里的漂泊感。颔联“人独忧羝乳,天方借海桥”则通过形象的象征手法表现出作者对战争及和平的思考,暗示虽然身处困境但仍有希望。颈联“亡弓终在楚,去鹤会归辽”则是借用历史典故表达出对未来命运的信念:即使暂时的失利,最终也能找到回家的路。尾联“凛凛今如许,风霜看后凋”则表达了对曹侯英勇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左右,刘跂写下了这首《曹纮陷交阯十七年与其母逃归得官汶上求诗》。这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社会变革剧烈,人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诗人刘跂也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人生际遇密切相关。刘跂在当时已是颇有成就的文人,但他的生活并不安定。他的朋友曹纮在交阯陷落后被困了十七年,期间历尽艰辛,终于在母亲的陪伴下成功逃回故乡。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刘跂,使他联想到自己在这动荡时期的命运以及当时千千万万个同样经历磨难的人们。因此,他以这首诗表达了对曹纮及其母勇敢精神的敬意,同时也呼吁世人关注这个时代的不幸与苦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