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梁源异松图行为台州赵别驾作

标题包含
梁源异松图行为台州赵别驾作
座中忽觉林樾幽,怪松堕前惊两眸。 孤根蟠错涌鳞鬣,百干奋跃纷戈矛。 千岁之柯海波卷,十亩之阴岚霭浮。 上云变幻舞鸾鹄,下风哮吼搏蛟虬。 影入月窟兔缩距,声撼水府鲸掉头。 初夏花黄醍醐结,四时芽茁绀绿抽。 嘘晴噀雨莽奇怪,摇山荡海寒飕飗。 天开地辟何日种,阴惨阳舒谩神搜。 乡闾讽诵喜辄应,僧伽护爱诃不休。 得非孔明庙前铜柯柏,元气淋漓钟此夫焉廋。 得非道者庵边隔世植万本,伦魁飞来排斡予交樛。 安得此松据此地,轮囷傲蹇无侣俦。 我尝两赋罗汉树,诗人许我不但杨与尤。 一在天台匿峰千岭顶,芘覆方广之寺瀑布流。 一与郡治参云亭对峙,白猿啼蹶忽惊紫凤留。 因知三台气忠厚,何但当代人材优。 至于树木亦豪伟,岁寒动足光林丘。 问诸故老考初始,或云五季方栽培。 黄宋恶迹寺傍庙,野僧无知但包羞。 又云道人梁君隐唐末,建立鼎灶结茅深岩陬。 与二道伴王与白,赤铅紫汞火候卦气周。 千日丹成各升举,舍庵为寺答应求。 后人诞谩附名号,妄踪狂躅何悠悠。 当时丹气蒸山一乡植物茂,丹液入根独此偃盖稠。 势蟠形踞抱龙虎,梢圆叶厚缀球旒。 芘民曾却白额虎,供桃时下青茸猴。 四百余年颇灵异,图经不载记不收。 贤哉赵公眼高远,褒贬万态如春秋。 一见指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座中忽然感到林荫幽静,奇特的松树从天而降,令人眼前一亮。这棵古老的松树枝繁叶茂,像是波涛汹涌的海浪;树干挺直,如同挥舞着武器的士兵。千年的松枝如同海上的巨浪,十亩的松荫犹如飘渺的烟雾。 松树上的叶子在风中翩翩起舞,如同凤凰和天鹅在云端嬉戏;树下则是狂风呼啸,像是在和蛟龙搏斗。月光洒在树洞里,仿佛是兔子藏在里面;松涛激荡,似乎连水底的鲸鱼都被震撼得调头。松树上的花苞四季常绿,每当夏天花开时,就像是黄色的醍醐灌顶;而松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曳,就像是大海的波涛汹涌。 松树的奇妙之处让人惊叹,仿佛是天开地辟之时就存在的神奇之物。当地的人们喜欢诵读赞颂松树的诗篇,连寺庙的僧人也对它爱护有加。这难道是诸葛亮庙前的铜柯柏,充满了天地之间的元气吗?还是那些得道高僧在山间种植了无数松树,如今都已成为傲然挺立的树木? 真希望这棵松树能生长在更合适的地方,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朋友陪伴它了。我曾经两次为罗汉树写诗,诗人称赞我的诗不仅超越了杨雄和尤袤。一次是在天台山隐秘的山顶上,那里有一棵松树覆盖着方广寺,瀑布从寺旁流淌。另一次是在郡城的参云亭对面,那里的松树吸引了白猿和紫凤。 由此可知,三台的松树充满了忠厚的气质,这里的人才辈出。这些树木本身就很雄伟,冬天到来的时候,它们给大地带来了温暖的光芒。向当地的老人询问松树的起源,他们告诉我这棵树可能是五代时期种植的。黄宋时期的僧人曾在寺庙附近作恶,但野僧们并不知情,只能默默忍受。还有人说,唐代末年有一个叫梁君的道人在山里隐居,他和两位道友一起建立了炼丹炉,结庐深山。他们每天练习炼丹术,掌握火候的变化。经过一千天的修炼,他们终于成功了,离开了茅屋,建立了寺庙。后来的人为了追求名利,编造了一些关于他们的故事,但这些荒谬的行为终究是无足轻重的。 当时的道士们在山里炼丹,周围的植物因此而茂盛生长。松树吸收了丹药的精华,因此特别茂盛。它的枝叶盘绕在树上,如同怀抱龙虎;树干粗壮,树叶厚实。这棵树曾经保护过村民们免受白额虎的伤害,还为猴子提供了桃子。数百年来,这棵树一直有着神奇的力量,但是地方志却没有记载这些事情。幸运的是,赵公具有远见卓识,他对各种事物都能做出公正的评价,就如同撰写《春秋》一样。当他看到这棵树时,立刻指出了它的价值。
去完善
释义
《梁源异松图行为台州赵别驾作》是宋代诗人林宪所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的注释: 1. 梁源: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台州市。 2. 异松:特殊形态的松树。 3. 赵别驾:赵姓别驾,地方官员名。 4. 林樾:树林。 5. 怪松:形状奇特的松树。 6. 蟠错:曲折交错。 7. 鳞鬣:鱼的鳞片和兽的皮毛,此处形容松树的纹理。 8. 海波:大海波浪,形容松树枝繁叶茂。 9. 十亩之阴:面积广大的松树阴影。 10. 岚霭:雾气。 11. 上云:高处的云朵。 12. 鸾鹄:鸾鸟和天鹅,比喻松树高大挺拔。 13. 下风:低处的风。 14. 蛟虬:蛟龙,比喻风吹过松树时产生的声音。 15. 月窟:月亮升起的地方,此处形容松树的影子。 16. 兔缩距:兔子受到惊吓后迅速缩回洞穴,形容松树的影子在月光下移动。 17. 水府:水底的世界。 18. 鲸鱼:巨大的鱼,此处形容松树的巨大和威严。 19. 初夏: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 20. 花黄醍醐结:黄色的花朵像醍醐一样凝结在松树上。 21.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22. 芽茁:新芽生长。 23. 绀绿:深绿色。 24. 嘘晴噀雨:形容松树对天气的影响。 25. 摇山荡海:形容松树生长的地区环境。 26. 天开地辟:天地开辟,宇宙诞生。 27. 何日种:何时种植的松树。 28. 阴惨阳舒:阴暗和光明的变化。 29. 谩神搜:随意搜索神仙。 30. 乡闾:乡村。 31. 讽诵:吟咏诗歌。 32. 僧伽:佛教僧众。 33. 护爱:关爱和保护。 34. 诃不休:不停地批评。 35. 孔明庙前铜柯柏:诸葛亮庙前的铜柯柏树。 36. 元气淋漓:生命力旺盛。 37. 钟此夫焉廋:聚集了这种生机。 38. 道者庵边隔世植万本:道士在庵边种植了许多松树。 39. 伦魁:同类中的佼佼者。 40. 交樛:相交的树枝。 41. 安得此松据此地:希望这棵松树能在这里生长。 42. 轮囷:形容松树粗壮。 43. 傲蹇:骄傲不屈。 44. 侣俦:同伴。 45. 我尝两赋罗汉树:我曾经两次赞美罗汉树。 46. 杨与尤:杨慎和尤侗,两位著名的诗人。 47. 天台匿峰千岭顶:天台山的山峰上有一棵隐藏在山顶的松树。 48. 芘覆:庇护覆盖。 49. 方广之寺:天台山的方广寺。 50. 瀑布流:瀑布流淌。 51. 郡治:郡政府所在地。 52. 参云亭:可以仰望天空的亭子。 53. 对峙:相对而立。 54. 白猿啼蹶:白猿因为恐惧而尖叫。 55. 紫凤留:紫色的凤凰停留在树上。 56. 三台气:三台星的光气。 57. 忠厚:忠诚厚道。 58. 当代人材优:当代的人才优秀。 59. 树木亦豪伟:树木也非常壮观。 60. 岁寒动足光林丘:松树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发出光芒。 61. 问诸故老考初始:向年长的老人询问松树的历史。 62. 五季:五代十国时期。 63. 黄宋恶迹寺傍庙:黄宋时期的恶劣行为破坏了寺庙。 64. 野僧无知但包羞:野僧没有知识,只知道羞愧。 65. 梁君隐唐末:梁君在唐朝末年隐居。 66. 建立鼎灶:建立炼丹的炉灶。 67. 结茅深岩陬:在岩石角落搭建茅屋。 68. 王与白:王道士和白道士。 69. 赤铅紫汞火候卦气周:炼丹的过程。 70. 千日丹成:经过一千天的炼丹过程。 71. 升举:上升。 72. 舍庵为寺答应求:将茅屋改为寺庙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73. 后人诞谩附名号:后世的人胡乱添加名号。 74. 妄踪狂躅何悠悠:狂妄的行为多么嚣张。 75. 当时丹气蒸山一乡植物茂:当时炼丹的气息使整个乡村的植物茂盛。 76. 丹液入根独此偃盖稠:丹液进入松树根部,使这棵松树更加茂盛。 77. 势蟠形踞抱龙虎:松树的生长趋势就像抱着龙虎。 78. 梢圆叶厚缀球旒:松树的枝梢圆实,叶子厚实,就像挂满了球形的装饰物。 79. 芘民曾却白额虎:曾经保护过人民,使白额虎离去。 80. 供桃时下青茸猴:提供桃子给猴子。 81. 四百余年颇灵异: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非常神奇。 82. 图经不载记不收:地图和历史记录都没有记载。 83. 贤哉赵公眼高远:赵公的眼界真是高远。 84. 褒贬万态如春秋:他对事物的评价就像春秋一样公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对“梁源异松图”的生动描绘和深刻解析,全诗情感激昂、辞藻华丽,形象地展现了梁源异松的神奇之处,以及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首联描述了诗人初见异松时的震惊之感,那怪异奇特的松树突兀在眼前,让诗人瞬间感受到了幽深静谧的氛围。接着的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松树的外形特征,它的根部盘结犹如鱼鳞,树干如同锋利的戈矛,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松树的形象也在诗人丰富的想象中被赋予了更为生动的动态美,无论是松树的枝叶随着风云变化而舞动,还是它屹立在海波之间,都展现出了坚韧不屈的品质。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分析了松树的成因和历史。诗中认为,这株松树或许是天地的造化,或许是神仙的神力所致,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种象征。而诗人在描绘松树的同时,也将它与天台山的罗汉树和方广寺旁的罗汉树进行了对比,表达出对松树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品质的高度赞誉。 尾联则转向了对历史的探究和对现实的关注。通过对松树起源的追问,诗人揭示了五代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同时也暗示了松树作为忠良的象征,能够激励人们奋发向前,展现出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最后,诗人以对赵公的赞美作为结束,表达了对他独到眼光和崇高品行的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梁源异松的描绘,既展示了松树的奇特形态和顽强生命力,也传达出诗人对社会历史和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梁源异松图行为台州赵别驾作》是南宋诗人林宪创作的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178年,正值南宋时期,此时中国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的建立,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林宪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梁源异松图行为台州赵别驾作》便是他为台州赵别驾所作的一幅山水画题诗,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色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创作此诗时,林宪正经历着人生的起伏。他原本是一名官员,但由于政治原因被贬谪至地方。尽管身处逆境,但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这首诗意境开阔,笔触细腻,充分展示了林宪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