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国清寺清音亭
水从东塔来,却打西涧过。
八万四千偈,为我细说破。
困来石上眠,梦绕泉石闲。
山鬼按玉徽,山灵铿佩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溪水从东边的高塔下流淌过来,却流向西边的山谷穿过。(“八万四千偈”意为禅宗经典里的故事或道理)这些珍贵的道理啊,请为我细细道来,让我领悟其中的智慧。我累了便在石头上休息,在梦里仍沉浸在山水之间,追寻那份静谧与美好。山中仙子弹奏着美妙的乐曲,山神佩戴着悦耳的玉佩,共同为我们展现这美好的境界。
去完善
释义
"水从东塔来,却打西涧过":其中"东塔"指的是国清寺附近的山峰;"西涧"是寺外的一处小溪流。这两句意思是溪水从东边的山上流下,绕过西边的小溪。
"八万四千偈,为我细说破":"八万四千"在这里是个比喻,表示很多的意思。"偈"是一种佛教诗歌,常常用来表达禅宗的真理。这句意思是想听到更多的佛经故事,了解其中的道理。
"困来石上眠,梦绕泉石闲":这是描绘诗人在山石上休息时的心境,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中进入梦乡,心灵得到了放松。
"山鬼按玉徽,山灵铿佩环":这两句用神话中的"山鬼"来形容山间的音乐声。"玉徽"指代美玉装饰的琴身;"佩环"是指悬挂在身上的金属环,用以发出声音。这里形容的是山林间回荡的美妙乐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致与人生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想象,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仰。“水从东塔来,却打西涧过”,这句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流水以人的行动,形象地展示了水流从东方的塔下涌出,却绕过西方的小溪继续前行的景象。同时,这也象征着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中找到解决办法。“八万四千偈,为我细说破”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在自然中寻找答案,体悟人生的真谛。
“困来石上眠,梦绕泉石闲”,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态度,即在困倦之时,能够就地而卧,与自然融为一体,让思绪在山水之间徜徉,不受世俗纷扰的影响。这种心态也代表了诗人超脱尘世的理想追求。“山鬼按玉徽,山灵铿佩环”,则是诗人对山林神秘力量的赞美,他想象山中的精灵演奏着美妙的音乐,那种声响回荡在山谷之间,仿佛是山神的呼唤。这里,诗人用音乐的元素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将人生哲理寓于其中,既展现了诗人观察生活、体悟自然的独到之处,也表现出其追求理想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国清寺清音亭》是南宋诗人林宪的一首咏物抒怀诗。这首诗作于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3年),正是南宋时期。在这首诗中,林宪描绘了国清寺清音亭的幽静景致,并通过对亭子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俗、遗世独立的思想境界。
在宋孝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然而,南宋始终面临金人的威胁,故文人墨客们多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林宪作为南宋文人,亦受此时代风气影响。他的诗词作品多有抒发爱国情怀和感慨世事之意。
创作本诗时,林宪正寓居国清寺,此处位于浙江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之一。国清寺周围风景秀丽,环境清幽,而清音亭则是其中的点睛之笔。诗人以亭为题,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