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子融闻琴

标题包含
和子融闻琴
古曲谁弹起,千年无此音。 尚怜惟韵在,端欲后人寻。 指上虽传操,声中要识心。 半生孤此志,弦续自而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陈文蔚"的具体信息。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在公开资料中的出现频率较低,或者您提供的信息不够详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位人物的信息(例如他的职业、年代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详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谁能弹奏古老的曲子,千年来无人能及。 还在可怜那些优美的旋律仍在,期待后来的寻知音人。 指尖虽然能传承乐曲,但要从音符中领会作曲者的心意。 大半生的孤独追求,从今日起我的音乐梦想将继续前行。
去完善
释义
1. 和:是诗人模仿原诗所作的诗。 2. 子融:人名,这里可能指的是北宋的孙逢吉,字子融,他善弹琴。 3. 古曲:古代流传下来的音乐曲目。 4. 起:开始弹奏。 5. 千年:形容时间久远。 6. 无此音:没有这样的声音,指找不到相同的声音。 7. 尚怜:还觉得可怜。 8. 惟韵在:只有韵律还在。 9. 端欲:正想。 10. 后人寻:让后世的人去寻找。 11. 指上:指弹奏琴时手指的动作。 12. 操:乐曲。 13. 要识心:要能理解弹琴人的心。 14. 半生孤此志:孤独地追求这半生的志向。 15. 弦续自而今:从今以后要继续传承这份情感。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音乐美学的诗,作者以古琴的演奏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和对传承的期待。 “古曲谁弹起,千年无此音。”开篇即描绘了一幅高雅的音乐场景,突出了古曲的美妙与珍贵。古曲如同千年的秘密,隐藏在历史的尘埃中,等待着人们去发掘。 “尚怜惟韵在,端欲后人寻。”诗人表示了对古曲韵味的珍视,希望后世之人能领悟并传承这种美妙的声音。 “指上虽传操,声中要识心。”从弹琴的角度出发,指出虽然可以通过手指的技巧传递出曲调,但是真正重要的是通过音乐传达出的内心情感。 “半生孤此志,弦续自而今。”诗人表示自己为了追寻这样的音乐美学,已经付出了半生的努力。现在,他希望可以继续将这种声音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其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子融闻琴》是南宋诗人陈文蔚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此时正值南宋政治腐败、内外交困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陈文蔚的生活经历颇为曲折。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次落第,直至中年才中举人。尽管他终未进入仕途,但他一直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他在诗中对时政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忧虑之情。 在同期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领土沦陷于金国,朝廷内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期望恢复中原故土。然而,南宋朝廷却奉行投降政策,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文蔚写下了这首《和子融闻琴》。在这首诗中,他以琴声为喻,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深深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通过对琴声的描绘,他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