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义里滞雨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个关于失落和期待的古诗词翻译:
谁家少年寂寞,来到长安感受秋天。
壮志未酬怀抱遗憾,梦中哭泣催发白发。
瘦弱的马匹吃着枯萎的草,雨水从沟渠中飘散出寒气。
南面的宫墙显得昏暗,湿润的风景传递着时光流转的信息。
家乡在遥远的千里之外,云朵的边缘在天边尽头。
忧愁中入眠,头枕宝剑;在旅店帐篷里梦见加官进爵的那一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落莫:冷落,孤单的样子。
2. 谁家子:谁家的孩子,指作者自己。
3. 长安:唐朝的都城,这里指代京城。
4. 壮年:年轻时。
5. 抱羁恨:心怀壮志却无法实现。
6. 生白头:形容愁绪使头发变白。
7. 秣败草:用烂草喂马。
8. 雨沫:雨水泡沫。
9. 沟:水渠。
10. 南宫:指皇帝的宫殿。
11. 湿景:湿润的景象。
12. 签筹:古代计时工具。
13. 家山:家乡的山,这里指代家乡。
14. 云脚:云朵的底部。
15. 天东头:东方的天空。
16. 枕剑匣:睡觉时把剑放在枕头下。
17. 客帐:旅途中的帐篷。
18. 封侯:古代诸侯被封赏,这里指功成名就。

去完善
赏析
《崇义里滞雨》是李贺写给一位年轻诗人朋友的一首诗,通过描述对方在雨天中的遭遇,表现其壮志难酬的处境和心境。诗人以细致的描绘传达了对方的孤独、悲愤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在晚唐时期遭受排挤的现实困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崇义里滞雨》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作品,创作于元和十年(815年)。此时正值李贺人生中的关键时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仕途受阻,心情抑郁。在这首古诗中,诗人以滞雨为主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时事的关注。
在元和年间,唐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激烈,党争、宦官专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作为一位关心国事的文人,李贺在诗中以崇义里滞雨的形象比喻当时朝廷的昏暗和政治环境的恶劣。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像春雨一样滋润万物,为国家带来希望和生机的心愿。
总的来说,《崇义里滞雨》这首诗反映了李贺在元和十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