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开州园纵民游乐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开州园纵民游乐二首 其二
节候近清明,游人已踏青。 插花穿戟户,酤酒向旗亭。 日迥林光润,风回海气腥。 未知何处乐,归路已严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襄(998年-1067年),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茶学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蔡襄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节气快到清明节时,游人已经踏春出游。 插着花的宅子门前穿过游人,购买美酒则面向酒楼。 阳光穿透树林润泽万物,风吹过海风带来腥味。 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乐趣,回家的路上已经关门紧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开州:古代州名,位于今重庆市东北部地区。 2. 纵民游乐:指允许百姓在节日期间自由游玩。 3.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此时天气晴朗,气温回升,是扫墓祭祖和踏青游玩的时节。 4. 踏青:指清明节期间,人们在春天野外踏青游玩的习俗。 5. 插花:指将花朵插在头上或佩戴在身上,以示装饰和喜悦之情。 6. 穿戟户:指家门口摆放有兵器戟的家庭。穿,放置;戟,古代的一种兵器。 7. 酤酒:指购买或出售酒。酤,卖酒。 8. 旗亭:又称酒楼,古代一种集饮酒、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9. 日迥:指太阳渐渐升高,阳光逐渐明亮。迥,遥远,高。 10. 林光润:指阳光的照耀使树林显得明亮而滋润。 11. 风回:指风向转变。 12. 海气腥:指海洋的气味,这里可能是指海边城市的风带着海水的腥味。 13. 未知何处乐:表示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快乐。 14. 归路已严扃:指回家的路上已经关闭了严格的门扉。严扃,严密的门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清明节期间人们出游景色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清明时节开州园内游客络绎不绝的盛况:人们在田野踏青赏花,沽酒于酒楼,享受春光。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将阳光透过树林产生的光影、海风带来的腥味等元素融入诗句,使得诗歌画面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结尾“归路已严扃”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游人享乐场景的留恋,又暗示了开州园的美丽风景让人流连忘返。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对景物、情感的准确把握,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清明踏青的热闹景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开州园纵民游乐二首 其二》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蔡襄(1012-1067)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具体年份未知。 在创作这首诗时,蔡襄正处于他政治生涯的鼎盛时期。他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三司使等要职,曾多次上疏论政,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开封府任上,他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汴京外城,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蔡襄的一生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触怒权贵而多次遭到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矢志不渝地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北宋初年,国家正处于繁荣昌盛的时期。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蔡襄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的幸福,因此在诗中描绘了开州园林的美景以及百姓在此欢庆游乐的场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