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义庄成

标题包含
喜义庄成
以义名庄遗后昆,隠然文正典刑存。 当知疎远诸亲族,同是高曾下子孙。 先世家风传不坠,废祠香烬喜重温。 更能培植诗书种,忠孝他年萃一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喜义庄成:题目表达了建立喜义庄的喜悦之情。 2. 以义名庄遗后昆:用义作为庄园的名字,留给后代。 3. 文正:这里可能指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谥号,寓意典范。 4. 典刑:典章制度。 5. 疎远:疏远。 6. 高曾:指祖先。 7. 废祠:荒废的祠堂。 8. 书香:指读书人家。
去完善
赏析
《喜义庄成》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执着与追求。通过描述一个因义而命名的村庄,表达出对于家族传统道德观念和良好家风的延续。诗人强调家族成员应当保持亲近的关系,共同致力于家族的繁荣。同时,诗人提倡培育诗书礼仪,传承忠孝之道,使得家族的优良品质得以延续至后代子孙。整首诗展现出一种古朴的家国情怀,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和远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义庄成》是元代诗人叶茵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1368年),正值元朝末年,政治腐朽,民生疾苦,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叶茵的人生际遇并不如意。他虽然出身于书香世家,但由于科举制度的腐败和战乱的影响,他的仕途并未一帆风顺。因此,他将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叶茵在创作这首诗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元朝末年的战乱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许多村庄被毁。而叶茵所在的义庄,则是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互助形式,旨在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关注民生疾苦,反映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