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
乐府休翻白苎歌,樽前已怯卷红螺。
壮心虽欲未伏老,争奈秋来白发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音乐诗歌停止传唱的白苎歌,酒杯前已害怕卷起的红螺(象征秋天到来)。
雄心壮志虽然依旧存在但年纪渐大难以实现,怎奈何秋天的到来白发苍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乐府:古代的音乐官署。这里借指词牌。
2. 白苎歌:《白苎歌》是明代诗人杨慎的诗篇,此处可能意指伤感的歌词。
3. 卷红螺:比喻美丽的女子。红螺,红色海螺,传说中能变成美女的海螺精。
4. 未伏老:不愿服老的意思。
5. 争奈:无奈。
去完善
赏析
《自嘲》是南宋诗人郑獬的一首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面对秋意渐浓、白发丛生的现实时所产生的矛盾与无奈,表现出他虽然雄心壮志却无力回天的哀伤之情。诗人以乐府诗篇中的“白苎歌”和“卷红螺”为引子,形象地反映出自己已不再年轻的心境。而最后两句“壮心虽欲未伏老,争奈秋来白发何”更是表达了诗人想要奋斗却始终无法抵挡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借物抒怀,感情真挚,令人感慨万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嘲》是北宋诗人郑獬的一首自讽诗,创作于公元1049年。当时他任翰林院编修,因直言敢谏,不满朝廷的腐败现象,而遭到贬谪,被派往广西桂林担任通判。
在这段时间里,郑獬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波折。他曾满怀壮志,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国家效力,然而现实的黑暗和腐朽让他感到深深的失望。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自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和不平。
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正值北宋仁宗年间,此时国家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已经暗潮涌动。官僚腐败、政治斗争、社会矛盾等问题日益严重,百姓生活困苦。郑獬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对这些现象深感痛心疾首,但他又无力改变现实,只能以讽刺和自我调侃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