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过平江
踪迹平生马少游,功名外物等虚舟。
不多饮酒常成醉,自在吟诗祇遣愁。
已幸一帆离锡邑,更宽两日到杭州。
晓来忽见盘门塔,疑是西湖大佛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的一生中很少骑马出游,将功名视为身外之物,如同空中的船只。你不喝酒也经常有微醺的感觉,因为写诗让自己感到自由和安慰。你已经顺利地从无锡出发,预计很快就可以到达杭州。早晨突然看到盘门的塔,还以为是大佛的头顶,仿佛看到了西湖。
去完善
释义
1. 踪迹:行踪、踪迹,指的是人生经历、行走历程。
2. 马少游:西汉时期的学者,马融的堂弟,以博学和德行著称,此处作者借其形象喻指自己的游学旅程。
3. 功名:功业和名声,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态度,认为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不值得过于追求。
4. 外物:与内心相对的事物,指的是世间的一切物质利益、名誉地位等。
5. 虚舟:空船,比喻空无所有的事物或人。
6. 不多饮酒常成醉:虽然喝酒不多,但还是常常喝得有点醉意。
7. 自在吟诗祇遣愁:自己随心所欲地吟咏诗歌,只是为了排解忧愁。
8. 已幸一帆离锡邑:庆幸的是已经离开锡邑了,这里指的是作者已经从无锡出发。
9. 更宽两日到杭州:预计还有两天就可以到达杭州了。
10. 盘门塔:位于江苏苏州的一座古塔,即瑞光塔,因地处盘门而得名。
11. 疑是西湖大佛头:以为是西湖的大佛头,这里暗含作者见到盘门塔时的惊喜之情,因为见到了熟悉的标志性建筑,误以为自己已经到了西湖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以马少游的故事比喻诗人自己的一生行踪,表达了诗人超脱功名的境界;颔联描述了诗人饮酒与作诗的常态,表达了他内心的惆怅之情;颈联讲述了诗人从无锡出发,即将到达杭州的过程;尾联则通过对盘门塔的观察,引发了诗人对西湖大佛头的联想,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整首诗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豪放磊落的个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行过平江》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朱南杰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朱南杰正处于人生中较为艰难的时段。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功名未就,这无疑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然而,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选择继续游历四方,关注民生,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这首诗中,朱南杰以平江为引子,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注。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兵入侵,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南杰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引起人们对国家危机的警觉,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他也通过对民间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