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醴陵道中

标题包含
醴陵道中
别酒离亭十里强,半醒半醉引愁长。 无端寂寂春山路,雪打溪梅狼籍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群玉,字文山,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较为简略,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信息: 1. 籍贯与家世:李群玉是唐朝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家族在当地颇有名望。 2. 早年经历:李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分别的酒席就在十里之外,我半醉半醒之间,离愁愈来愈强烈。在寂静无声的春日山路上,雪花飘落在梅花上,香气四溢,一片狼藉。
去完善
释义
【醴陵】地名,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支流渌水西岸。 【别酒】送别时所饮的酒。 【离亭】即离别时的驿站或亭子,古人离别时常在亭中设宴送行。 【十里强】表示距离远,大约十里的样子。 【半醒半醉】形容微醉的状态。 【引愁长】指引起忧愁的时间很长。 【无端】无缘无故地,这里表示突然之间。 【寂寂】形容寂静无声的环境。 【春山路】春天的山路上。 【雪打溪梅】指雪花飘落在小溪边的梅花上。 【狼籍香】指梅花被雪花覆盖后,香气依然弥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醴陵道中》描绘了作者李群玉在离别酒席上的一段情感体验。诗的首句“别酒离亭十里强”,以“别酒”和“离亭”为线索,传达了分别的场景和心情。而“十里强”的描述则进一步强化了距离感,凸显了别离的氛围。第二句“半醒半醉引愁长”,通过“半醒半醉”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而这种情绪上的波动,又进一步引导出作者心底的忧虑与惆怅,使其更加沉重且难以消解。 第三句“无端寂寂春山路”,将视角转向了外部环境,以“无端寂寂”的春山路与前两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虽然远离了送别的人群,但山间的寂静反而使作者更加沉浸在失落的情感之中。最后的“雪打溪梅狼藉香”,借春雪中梅花零落之景,再次强调了离别时分的哀伤氛围。然而,尽管花落满地,却依然残留着梅花的馨香。这种香气既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也寓意着希望和未来。 整首诗通过对别离情境的细致刻画,以及自然景色的巧妙运用,成功地表达出作者的复杂情感。同时,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醴陵道中》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在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一时期,唐王朝已经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动乱,国势逐渐走向衰落。尽管社会矛盾重重,但唐宣宗在位期间,国家相对安定,文人墨客们开始重新关注民生和国运,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风貌的作品。 李群玉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然而,他在科场中屡次受挫,一生未能跻身仕途。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仍然坚持创作诗歌。在这段时间里,他曾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艺术。 在创作《醴陵道中》时,李群玉正行走在前往醴陵的途中。沿途风景如画,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