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闸停舟
昔人筑斯防旱涝,龙钟常相天地造。
舟航群泊沙外汀,酒旗斜插江亭小。
岁岁常丰民自怡,几家灯火儿诵诗。
何处渔歌芦中起,欵乃一声山月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过去的人们建造了这些用来防止旱涝,与天地共存。
船只停泊在沙外的港湾,酒旗倾斜地插入江边的小亭。
年年丰收,人民自己非常高兴。几家的灯火下,孩子们正在读书。
哪里的渔歌从芦苇丛中响起,然后是一声沉闷的船桨拍打水声,月亮低垂在山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北闸:古代的堤坝设施,用于防洪、调节水量等。
2. 昔人:指过去的人们。
3. 防旱涝:防止干旱和水灾的意思。
4. 龙钟:形容老态,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修建堤坝的老者形象。
5. 天地造:大自然的创造之意。
6. 舟航:船只。
7. 沙外汀:河边的沙滩地。
8. 酒旗:酒店门前悬挂的招牌或旗帜,通常用来招揽顾客。
9. 江亭:驿站、凉亭一类的地方,此处泛指一般的江边建筑。
10. 儿诵诗:儿童朗诵诗歌,寓意人民生活安宁。
11. 渔歌:渔民唱的歌曲,寓意村民生活和谐。
12. 芦中起:在芦苇丛中响起。
13. 欵乃:象声词,模拟划船的声音。
14. 山月低:月亮映照在山间,显得很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北闸停舟的情景,表现了古人巧妙利用地势进行防洪抗旱的智慧,展现了当时百姓的安居乐业和自然风光之美。诗人通过对舟船、酒旗、灯火、渔歌等元素的细节描绘,以及“龙钟常相天地造”这一富有哲理的表达,呈现出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图景。同时,诗人通过观察山月与芦中传来的渔歌互动,深化了时空交融的美感,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闸停舟》是南宋诗人徐似道的一首描绘旅行风光的诗。据史书记载,这首诗作于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国家局势相对稳定。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徐似道的个人经历也颇为丰富。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年轻时曾入仕为官,但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回乡。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北闸停舟》这首诗中,徐似道以“卧看牵牛织女星”的诗意描绘了自己在旅途中所见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南宋时期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家国天下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